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55652
大小:189.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5
《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四周 考向15 赏析诗句(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向15赏析诗句【重要指数】☆☆☆☆☆【考点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
2、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类题目注意从以下价格方面进行分析:1.意象的选取,体现画面美。2.遣词造句,注意对仗的工整,叠音词的选用,体现音韵美。3.结构上的照应,分析诗词的起承转合的关系。4.艺术手法的运用。5.构思的精巧,意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表达。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①识,千里来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3、注】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②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写所见景物,点明送别地点是江畔渡口,时间是深秋过午后。B.第五句用典故,写与项判官相识时都未有官职,相识十年且亲如兄弟。C.项判官为官清廉,千里迢迢来此,不是受白璧招聘,不贪图荣华富贵。D.诗歌尾联写临别赠言,作者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将来一定前途无量。E.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别时场景的描述,又有离别后的思念,情感真挚。2.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
4、1.BE2.①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②“泥滑滑”和“马萧萧”成对,既是谐音,也用叠字,造境别开生面,情趣盎然,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③诗人借前人名句为己所用,而不露斧凿痕迹,巧妙再现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解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2.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这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技巧,
5、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诗的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意思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这两家是诗人写自己在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绘的。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注释意境指出,这里的“马
6、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这里是借用,且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这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谐音以及借用杜甫诗句再现了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
7、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B.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C.诗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速的特点。D.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E.这首诗歌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体现了“造语绮丽而意在言外”的风格。4.本诗颔联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请任选一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答案】3.CE4.几只野鸭子懒洋
8、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诗人用拟人(情景交融、对比都可)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淡平远、生机盎然自然之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和“闲意”。(如从炼字角度答题也可。)【解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