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ID:45642695

大小:178.3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_第1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_第2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_第3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_第4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I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天子分封时,既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等,同时又要给于受封者颁次赐礼器,并载之文告,公布于世、周王室这些规定A.旨在传播周王朝先进的文化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C.凸显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规范了诸侯的日常生活行为【答案】C【解析】材料“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给于受封者颁次赐礼器”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服从周王,尽其职能,体现了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故C正确;材料主旨

2、不是反映周王朝先进的文化的传播,而是反映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故A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治权,并不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政治方面的关系,不是日常生活行为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度下诸侯与周王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都A.是传播思想的手段B.是破旧立新追求社会进步C.是专政的一种手段D.代表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答案】A

3、【解析】孔子“删诗书”是为了宣传儒家思想,秦始皇“焚书”是为了厉行法家思想,因此两者都是传播思想的手段,故A正确;“删诗书”“焚书”并不意味着社会进步,故B错误;孔子时期还没有专制制度,其“删诗书”并不是专政的一种手段,故C错误;两者都代表统治阶层的利益,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删诗书……焚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删诗书”意在宣传儒家思想,“焚书”意在推行法家思想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州为监察机构,而到了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4、),州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唐朝初年,道仅是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道发展成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州、道这一变化A.反映出监察力度的减弱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说明地方行政权力扩大D.其主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汉唐的州、道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这反映了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目的,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正确;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说明机构性质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并不能说明监察力度的减弱,故A错误;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并不代表地方行政权力扩大,故C错误;汉唐的州、道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加强

5、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中央集权加强”的结论。4.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尚书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尚书记述出处“秦少府谴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主也”【唐朝】杜佑:《通典》“案汉式时,左右曹诸吏分平尚书奏事,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唐朝】房玄龄等《晋书》“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南朝】范晔

6、:《后汉书》A.地位尊崇B.职责明确C.总揽政务D.日渐显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尚书一职从唐朝时“主发书,谓之尚书”到“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再到南朝时“事归台阁(尚书台)”。可以看出尚书地位及职权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A项“地位尊崇”并没有体现,职权大并不意味着地位尊崇,故排除。尚书的职责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的很明确,没有指明尚书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故排除B项。尚书是否总揽政务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说明,故排除C项。5.《论语·微子》记载“丈人止于路宿,杀鸡为黍食”;唐诗记载“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由此可以推知“黍”A.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B.

7、已经成为高产农作物C.在古代已被广泛种植D.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答案】A【解析】“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唐诗借《论语》的这个典故写出了主人款待客人之情,说明从春秋战国到唐代,“黍”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地位,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黍”的高产,故B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黍”被广泛种植,故C错误;“鸡黍”招待客人,这也不能反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故D错误。故选A。6.宋人王柏称:“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这说明宋代A.阶级结构发生重大改革B.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较显著C.

8、朝廷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收入构成出现新的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往往负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