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

ID:45679196

大小:23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6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III)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夏商都城以宫城为中心,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体现其强调秩序和规范

2、的观念;“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体现其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故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A项正确。夏商时期是“王权”而不是“皇权”至上,排除B。C项说法错误,排除。都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材料无法体现夏商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排除D。所以选A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

3、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故本题答案选B项;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广泛推行的,A不选;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C不选;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D项不选。【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时间“秦汉”和“唐”,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判断各个制度出现的时间是否符合题意,做出选择。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

4、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择D。A属于表面现象;B中民族分化材料中没有体现;C中不是主要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度。【名师点睛】汉朝到元朝的

5、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新”。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4.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6、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B.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C.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D.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答案】【解析】糊名法指在科举考试中,为公平起见,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的做法。材料没有提出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信息,排除A。察举制选官原则上是知识才能和品德,可见未必无真才实学,排除B。材料没有突出参加科举制的成员构成上,排除C。由于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而人才无法量化标准,故受主观影响较大,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故选D。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

7、发展要从加强中央集权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因而具有封闭性。科举制采取考试选官,之后不断完善制度,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5.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答案】【解析】材料反映的古代中国官僚们人浮于事、懒政怠政现象,根据“因立

8、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可知,是政治体制自身存在严重弊端造成的,故答案为D项。明朝万历年间不存在宰相,A项说法错误,排除;明朝时期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朝代,而不是君主专制弱化,排除B项;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不会对皇权构成制约,排除C项。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