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36480
大小:197.8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 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教案必修5一.高考目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
2、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单元复习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王勃、李密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庄子的《逍遥游》却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抒情散文,之所以选入此篇,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此篇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作为“必修”教科书必须加以体现,而在本套教科书中,别的单元更不便于入选;二是此文也确有一定的抒情因素,作者用丰富的形象和诗性的语言,阐发其哲学道
3、理,所以,本文可看作是一篇哲理性抒情散文。这四篇课文都曾多次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四位作者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该文被后人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作为抒情名文,入选本单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滕王阁序》是王勃晚年的作品,
4、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三王”中,王仲舒的“记”与王绪的“赋”均已失传,只有王勃此序独存。原因就在于,《滕王阁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大胆创新,而且早经大浪淘沙,历史作出了公正的选择。《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
5、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是说他的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李密又不能远离出仕。为迄终养,李密有此上书。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
6、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尤其言其与祖母的深情的内容,更是令人欷叹不已。本单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本套必修教科书中,文言文占全部选文的45%左右。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
7、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三、高考备考学习古文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
8、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弭谤》)误译: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