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29001
大小:325.84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15
《《董仲舒与汉代哲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董仲舒与汉代哲学第一节.概说一、由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焚书坑儒黄老之术独尊儒术二、汉代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经学1.经学的旨趣2.经学的形态今文经和古文经用汉朝通行的隶书写,叫今文经。今文经学的特点:阴阳五行化;迷信、烦琐、穿凿附会很少有学术价值;反映着统治阶级当权部分的政治利益。(迎合世务的博士学)用篆文(战国时文字及秦小篆)写的经书叫做古文经。古文经的特点:保持朴学的传统,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迷信成分极少或排斥迷信;少数儒生私家自相传授,在政治上主张复古。第二节.董仲舒的哲学思想董仲舒(公元前191年—公元前104年),西汉广川(
2、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一、“天人感应”的宇宙论体系1、宇宙的结构2、天道与人道3、天人感应1、宇宙的结构“臣闻天者,群物之祖也,故徧覆包含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汉书·董仲舒传》)“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相生》)“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阴阳出入,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
3、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天地阴阳》)”五行间架的时空次序空间:木居东,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土居中央。“天柱地维”。时间:木主春气,火主夏气,金主秋气,水主冬气。土兼主四时。2、天道与人道。第一、天哺育万物,表现了天的仁德之性“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天覆育万物“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四时之副》)又:“天……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
4、寒暑以成之。”(《汉书·本传》)第二、阴阳二气体现着世间的人伦关系“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汉书·本传》)“明阴阳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天地阴阳》)阳居实而阴居虚“阴者阳之助也,阳者岁之主也。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天辨在人》)“阳始出,物亦始出;阳方盛,物亦方盛;阳初衰,物亦初衰。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阳尊阴卑》)“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阴阳位》)“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皆为其上阴。”(《阳尊阴卑
5、》)阳主阴从“贵者居阳之所盛,贱者居阳之所衰。……不当阳者,臣子是也,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天辨在人》)“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基义》)“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同上)第三、五行体现了父子之道“比相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间相胜”: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土胜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五行之义
6、》)“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五行对》)道出于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王者从天意以从事”。尧舜等先王皆“受命于天而王天下”。(见《尧舜汤武》)“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无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对策》)“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对策》)3、天人感应《同类相动》:“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美事召美类,
7、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故以类相召也。”二、人性论和伦理观(一)人性论1.人性的来源和内容“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也。”(《实性》)“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天有阴阳禁,身有情欲栣,与天道一也。”(《深察名号》)2.人性的善恶问题“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实性》)“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实性》
8、)3.王教之必要性“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此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