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

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

ID:45608048

大小:179.44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1-15

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_第1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_第2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_第3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_第4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創造進化觀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一些應用林財庫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所高雄縣燕巢鄉深中路62號(高斯大樓)TEL:07-6051384FAX:07-7111681EMAIL:tk101@nknucc.nknu.edu.tw首頁短題:創造進化觀及其科教應用創造進化觀I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一些應用林財丿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摘要:本文首次以系統科學及其廣義進化的綜合理論來詮釋創造,嘗試以各種不同領域及不同組織層次之進化論的共同過程、模式和機制(即遺傳、變異、選擇、新遺傳的反饋迴環)來聯繫創造的本質(「新且有用之理念、行動與成果」),建立「創造與進化」1本文把生物學中中性的evolution(演化)詮釋為

2、似乎含有主觀價值判斷的進化(進化M進步),有如下幾點客觀的理論根據:1系統科學的耗散結構論把時間視為是系統在遠離平衡態時內部進化的度量(即遠離平衡態的演化就是進化,而創造是人之思維系統遠離平衡態(遠離既有之思維定勢)的演化因此創造(新且有用之理念、行動和成果)是一種進化)。Prigogene(1987)以此理論來統一線性動力學的幾何時間(把時間視為是描述運動的幾何參量)、平衡及線性非平衡熱力學的嫡增時間(把時間視為是不可逆的爛增方向)和非線性非平衡之耗散結構的歷史時間或進化時間(時間與系統過去的歷史有繼承(記憶)和發展的關係),也統一了動力學定律的時間可逆性、熱力學定律的時間不可逆性、

3、以及遠離平衡態系統的時間非線性不可逆性(進化),建立了物質世界之進化與生命世界之進化間的層次聯繫關係。他以此理論獲頒1977年化學諾貝爾獎。除此之外,同屬系統科學的協同論、突變論、超循環論、分叉論、渾沌論、分形學等也從不同角度,提出各種系統自組織演化的數學模式(林財庫,2004),本文指出這些模式或可作為「把人之創造(進化)化約到自然科學層次時的原型」。2•系統科學的廣義進化論指出「自覺的聯繫和交流之自組織的演化就是一種進化」。以意識(consciousness)、聯繫(connection)和交流(communication)的有無和層次的高低來識別各不同組織層次的演化是不是就是進化

4、,並嘗試以可量化的秩序度、組織程度、複雜度、調控等級等的高低來判斷各組織層次之進化水平的高低和進化速率的快慢,以此來聯繫和統一各種不同組織層次的演化及進化的理論(參本文圖一、圖二、表一、表二)。人類的創造以高層次的自覺意識為基礎,因此根據這個理論「人的創造活動就是一種進化的過程」。今若在教育中提升人之自覺創造的意識,由本能的自發創造到自覺的去加強學科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聯繫,進行多元的創造活動(參下),那麼人之進化就可以被加速,這就是本文所稱「自覺創造的時代就是自覺進化的時代」的理論基礎(參本文頁4,研究目的、背景及重要性)。3•以系統科學的思維模式(系統典範)來看世界,人之自由意志是真實

5、的存在,以之進行選擇來適應和改造現在的環境就是自覺的創造,也就是一種進化。根據傳統機械典範的觀點,世界是一部巨大的精密機器,人無非是這巨大機器上的一個齒輪和發條。人的一切行為和思想都像機器所預定的程序一樣早已決定好了,自由意志只是假象。因而創造性、責任、人的選擇等等都沒有實質意義。此與我們的真實感覺和經驗不符。系統典範認為自由意志和創造性是人之生活的一個基本條件,人的自由和由此產生的責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是幻象)。客觀世界本身具有無法完全消除的不確定性(這是系統典範的基本假設也是目前所知的客觀事實),因此人可以根據現在的客觀情況從不確定中進行多元的選擇以適應和改造現在的環境,而這些多

6、元選擇(人擇)不是早已預定好了的(如機械典範所稱的單一或沒有選擇),而是具有人之自由意志的一種獨特的多元創造性活動。既然現代和未來都具有不確定性,以能否適應未來的環境作為進化的判準是不切實際的,系統典範認為能適應和改造現在的環境就是進化,因此自覺的創造(人及其群體之自由的、獨特的選擇以適應和改造現在的環境)就是一種進化。兩概念在此聯繫上的錨碇(anchor)關係,使得不同知識領域及不同組織層次的進化論,或可經由這種聯繫被自覺的用來建構不同類型及不同等級之「創造的理論、邏輯、技法和教學課程」。並建議以各不同領域及組織層次之進化論的範疇、模式、理論、方法、邏輯等為主要脈絡來設計和發展部分的

7、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統整教材及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習者與進化論相關之各種不同類型及等級的創造力。關鍵詞:創造、進化、統整課程、平行同構、系統典範。壹.研究背景.目的及重要性我國正在推動之知識(智能)經濟時代的教育改革強調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把能力力和經濟力的主要手段。並且在達成這個遠大目標的實踐過程中,同時嘗試提供積極進取的實踐環境和條件,使參與教改者之間能形成緊密的伙伴關係,希望每個參與者能提升其個人的生命願景而與群體(教學小組、學校、社區、社會、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