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相互作用

ID:45599338

大小:191.6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5

教材分析—相互作用_第1页
教材分析—相互作用_第2页
教材分析—相互作用_第3页
教材分析—相互作用_第4页
教材分析—相互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分析—相互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相互作用一、新课标与高考考纲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摘自物理课程标准13页)2012年髙考考纲的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例1: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的弹簧的形状和使用「1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例2: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秤,川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川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力、静摩擦力(I)(2)形变、弹性形变、胡克定律(I)(3)矢量和标量(I)(4)力的合成

2、与分解(II)实验: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二、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节重力基木相互作丿IJ1课时笫二节弹力1课时+1课时练习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塑的关系1课时第三节摩擦力2课时+1课时练习专题:受力分析1课时+1课时练习第四节力的合成1课时+1课时练习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课时第五节力的分解1课吋+1课吋练习章复习及测验3课时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地位分析: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本章学习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力学的妹础内容。物理学研究物质的运动,由于力彩响运动,所以在高中的物理力学知识以及后续内容,都跟本章的知识

3、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力的基本概念,学习研究力的基本思维方法,是为学习高中物理打基础,木章在整个高中物理屮处于最基础的地位。高屮物理知识的深广度比初中要上一个台阶,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这个台阶不能人大。另外,受知识结构木身的制约,本章的教学不能一次到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要逐步深化,这是个渐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求要逐步达到,应该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否则,不仅欲速不达,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本章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分寸,既要使学生对力的棊木概念的认识得到提高,体会研究矢量问题的思维方法,又要不脱离学牛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实际。在

4、教学过程中,耍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本点。2、本章知识结构: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慨念力的相互性、矢ht性力的三要索、力的图示及示意图;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J类(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弓I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亚力<大小:G=mg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币:心在儿何中心•物体的帀心不一定在物体h(产生物体直接接触;(2)接触处产生了弹件形变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休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相互作ffl(1)

5、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方向与而垂直(2)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缄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就右关•形变址越大•弹力越大胡克定律:弹件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赞伸氏(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2)接触血粗糙;(3)冇相对运动屆势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孙相反大小:0

6、章教学要求:1.力①知道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Z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②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2.重力①知道重力是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②知道重力的人小和方向,川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等于重力;川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物体,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人小等于物体受到的垂力,①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1.重心知道垂心的概念以及规则的均匀物体車心的位置;2.弹力①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②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

7、画出它们的方向;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③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3.摩擦力①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牛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②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止比,知道滑动摩擦因数跟什么有关;③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力的合成①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②理解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③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间的关系。5.力的分解①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②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③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