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

ID:45598512

大小:266.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_第1页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_第2页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_第3页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_第4页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地理难点突破策略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方洲路598号)叶晓平2150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效掌握新知识,必须与已有知识和经验有机结合,将Z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高中地理中的一些传统难点往往是因抽象不易感知,学生无法将已有知识或者相应生活经验对接。因此认真分析学情,有效地引导学生调动相关知识和经验,找准新旧内容的结合点,合理设置系列问题,在已知和未知Z间搭建好桥梁,小坡度,快节奏,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下文以高屮地理中的儿个传统难点为例,谈谈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一、热力环流(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初步了解大气压强的有

2、关知识:具有关于气压、密度的纶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二)难点解决方案1、讨论问题,调动有相关知识。(1)高山上鸡蛋为何煮不熟?(高处大气稀薄,气压低,水的沸点低)(2)登山运动员爬山过程中空气密度与气压有何变化?(大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3)热气球为何会上升?(空气受热,密度变小,产生浮力)(4)松开口,气球里的气体为何外泄(气球里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外部密度小,气压低,空气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以上问题,学生借助己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可顺利解决。2、利用示意图或者动画,形彖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面压等气压降低▲密度减小(1)近地面

3、空气密度大,压强也大,密度为气压向上递减。(2)相同情况下,同高度气压相等。因此等压面水平且向上数值递减。乙甲内(3)甲地变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密度、气压变小,形成低压;高空密度、气压变大,成为高压。乙、内地变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密度、气压变大,成为高压;高空密度、气压变小,形成低压。(4)近地面与高空,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注意:A、所谓“高”压少“低”压系同一高度上的气压比较而言。B、热力环流屮,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C、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3、

4、反馈加深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各点气压相等的是,气压最高的是,最低的是0(2)A、B两地受热的是,气流下沉的是o(3)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4、原理演绎: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一)学情分析:学生对太阳的视运动现象及太阳高度有感性认识,但光照图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太抽彖,学生很难•感性认识相对应。教师婆通过示意图搭建起两者Z间的桥梁,从而利用光照图研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二)难点解决方案1、指导学生观察太阳升起落下的方位、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悄况,在下图中表示出太阳在白天运行的轨迹。2、教师借助上图说明太阳高度

5、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高度:任一吋刻观察太阳的仰角(即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地方吋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它是一天中最大的高度角。3、出示二分与二至H太阳运行轨迹图,指出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联系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如楼房采光)提出问题:一年Z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何有变化?7:306:004:30东40°N附近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轨迹图4在夏至日光照图中,示意正午太阳高度的表示方法:下图中最右侧的经线BAC地方时为12点,各地的地平面即该点的切面。太阳光线平行地射向地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此吋(正午)太阳光线少地平面的夹角。5分

6、析此口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北回归线为90度,向南北极递减。分别在二分FI、冬至日光照图中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略)6小结:太阳直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山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7知识运用:回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分析一年内北京、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8原理演绎:合理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变化、正午F1影的长短变化。三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受所学物理知识的限制,很难理解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为何会发生偏转。对此难点可回避,只要知道偏转的事实并能应用就可以了

7、。(二)难点解决方案:1、看地球经纬网地图,提出问题:AljB在同一条经线上,从A瞄准B发射一•颗炮弹,能否打中?2、指出由于地球的B转,炮弹在运行过程中要发牛-偏转,不能打小。3、偏转的规律是北半球右偏,上题中的炮弹将打在B点以东;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4、图示偏转的规律(图中虚线代表原运动方向,实线代表偏转的方向),强调应以原运动方向为基准,向左或向右偏转。4应用举例:风的偏转、河流水的偏转及其影响。四、儿种气候类型的学习(一)学情分析:大气环流是宏观的大气运动,难于直接感知,学生掌握有困难。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解释气候的形成分布与特点,必

8、须搭好阶梯,逐步引导。(二)难点解决方案1热带雨林气候(1)指导学生看三圈环流示意图中侧面的剖面图。提出问题:赤道及其两侧地区受什么气压带控制?垂直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