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

ID:45591773

大小:2.25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11-15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_第1页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_第2页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_第3页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_第4页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对面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五类问题一电信、电科专业涵盖的领域二学习的主要内容三关于考研四关于就业五几个问题的探讨一电信、电科专业涵盖的领域●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前景如何?●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更新是不是很快?我们大学的知识会不会等毕业之后已经比较落伍了?●当今我们专业在国际上精尖技术和产品都有什么?●电子信息所学的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与哪些行业联系比较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有没有分枝学科?有哪些?1.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的概念信息技术指对信息进行一系列处理,如存储、显示、传递、转换、分析和利用等所需要的技术。我们通常讲的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处理能力。

2、信息技术的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这四项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各国竞争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关键。微电子技术方面,目前正走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日本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席卷全球,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领先世界,正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通信技术上,以数字程控交换机为代表的数字化产品的生产,使得通信产业大大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其中软件的进步可谓神速;网络技术方面,因特网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经考证,有1/4的经济增长点归功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科学的进步。信息科

3、学的概念信息科学是以信息论为基础,以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送和储存的一门科学。这种信息既包括计算机信息,也包括生物和人类的信息。信息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信息传送效能和保证信息传送的完整。朋友们经常听说的智能电脑,就是信息科学的一种。无论是信息的处理、分析、交换,还是信息的存储控制,都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相连。因此,信息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科技的高速进步是分不开的。   信息科学发展所依赖的信息技术进步,实际上都来源于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都以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为保证。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信息科

4、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生物、社会、工业、农业、国防、科学实验、日常生活和人类思维。电视、数据通信、遥感和生物医学、工物理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2.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当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着手设计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时,正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工作的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

5、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1956年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华罗庚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1958月1日:在北京738厂生产103型计算机(DJS-1),共生产38台;1959年国庆节前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738厂完成了104机研制研制任务。1960年4月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地自行设计研制了一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参加119机研制的科研人员约有250人,有十几

6、个单位参与协作。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1965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实际上从1958年起计算所就开始酝酿启动。在国外禁运条件下要造晶体管计算机,必须先建立一个生产晶体管的半导体厂(109厂)。经过两年努力,109厂就提供了机器所需的全部晶体管(109乙机共用2万多支晶体管,3万多支二极管)。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为用户运行了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109机我国工业部门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与生产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华

7、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6),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生产了40多台。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198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完成我国第一台大型向量机-757机,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000万次。757机同年就被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

8、I亿次巨型计算机打破。银河-I巨型机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