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

ID:455768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8-04

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研究股利分配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核心战略之一。它不仅是公司筹资、投资的延续,也是公司理财的必然结果。合适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并且能使众多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再投资,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我国于2005年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在众多关于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中,大多是基于股改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选取股改革前后的样本数据,对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偏好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股改前后宁波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全流通时代下的宁波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能

2、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多的成果,但由于样本和指标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性和局限性造成了不同的结论。1国外学者对股利分配政策的一些研究国外关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探索,可以追溯到约翰·林特纳(JohnLintner,1956)提出的最早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1961年MM著名的“股利无关论”(MillerMandModiglianiF,1961)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关于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及公司价值的影响的思考。1.1“在手之鸟”理论其初期表现为股利重要论,后经威廉姆斯(Williams,1938)、林

3、特纳(Lintner,1956)、华特(Walter,1956)和麦伦·戈登(Gordon,1959)等发展为“在手之鸟”理论。戈登是该理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股利政策不会影响资产的要求收益率,股利收益比留存收益再投资所带来的资本利得更可靠,公司支付率提高,股票价格就会上涨。1.2MM股利无关论Miller和Modigliani(1961)基于“完美市场”严格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论,即MM股利无关论。8该理论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股票价格不会产生影响,公司市场价值或股票价格完全是由公司投资的盈利能力所决定。MM理论的“完美

4、市场”严格假设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完全市场假设资本市场上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自身交易影响操纵证券价格。公司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可相同地获得关于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2)税费为零假设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与股利之间不存在税负差异;股票的发行和买卖等交易活动不存在发行费用和交易费用。(3)理性行为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是个人财富最大化的追求者,不管是以现金支付形式增加财富还是以资本利得形式增加财富,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重要,即实质重于形式。(4)充分肯定假设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机会和利润完全有把握,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5)决策独立假设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

5、政策彼此独立,即投资决策不受股利分配的影响。虽然MM理论在一系列假设条件的基础下具有理论上的正确性,但是MM股利无关论成立的假设条件严重脱离现实情况。尽管MM理论假设脱离实际,但是它的提出,对以后股利理论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1.3追随者效应理论该理论最先由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MillerandModigliani,1961)提出来的。从股东的边际所得税税率出发,认为每个投资者所处的税收等级不同,由此会引致他们对待股利的态度不一样,公司会相应调整其股利政策,使股利政策符合股东的愿望。这种股东聚集在满足各自偏好的股利政策的公司现象,就叫做“追随者效应”。1.4税

6、差理论法拉和塞尔文(FarrarandSelwyn,1967)提出所得税率差异理论即税差理论,主张如果股利的税率比资本利得税率高,投资者会对高股利收益率股票要求较高的必要报酬率。81.5股利信号理论股利信号理论又称作信号假说。该理论认为在非完美市场中管理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占有更多的有关企业前景方面的内部信息。支持这一理论的典型理论模型有巴恰塔亚模型(Bhat-tacharya,1980)、米勒-罗克模型(MillerandRock,1985)、约翰-威廉斯模型(K.JohnandJ.Williams,1985)、约翰-朗模型(Joh

7、nandLang,1991)等。1.6代理成本理论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往往存在着股权分离的现象。所有者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进行经营,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引发代理成本。分配利润时,公司内部人不愿将公司利润分配给外部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其留在公司或投资于一些并不划算的项目,以从中获得私人利益;公司经理更偏好于把利润留存于公司而不是为股东分发现金股利。最早将代理成本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的是迈克尔·约瑟夫(MichaelS.Rozeff,1982)。该理论认为,派发股利可降低代理成本。1.7股利迎合理论哈佛商学院的马尔科姆·贝克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杰弗里(MalcolmBak

8、era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