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

《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

ID:45570692

大小:476.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14

《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1页
《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2页
《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3页
《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4页
《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话题作文的审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话题作文的审题施清杯06.8.14话题作文命题的构成1、材料:2、话题:3、写作要求:文华爱发怒,说伤人的话,爸爸说:“你每发一次怒,就往墙上钉一枚钉子;每控制住一次,就拔一枚钉子。后来,文华终于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了。爸爸指着钉疤累累的墙说:“你发了脾气,伤害了人,可以道歉,但却在那人的心中永远留下了疤,难以平复了。请以“伤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文体不限。可记述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800字。06.8.14符合题意,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

2、扣地按要求作文。考生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因此,应试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06.8.14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读、揣摩、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审题,是一种能力,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运用。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部分。但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你自拟题目

3、,“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往往也有材料的提示和限制。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06.8.14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一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

4、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06.8.14[分析]“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可以理解为两个圈:外圈是“选择”;内圈是“心灵的”。人的一生,面临着并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形形色色的选择。选择是普遍存在并经常进行的,但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属于“心灵”方面的。而这个话题的要求是必须写出人的“内心、思想、精神”等等的选择,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思想的参予、精神的引导,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

5、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抉择,才算进入了话题范围的内圈,才算完全符合题意。并不要求考生一定要写“生死抉择”的题材,也没有限定考生一定要写帮助别人的题材,而是让考生写那些“常常遇到、见到、听到的,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考生也不一定按照登山故事中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去立意,因为许多心灵的选择是不属于帮人救人的。06.8.14考生在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只是在“选择”上做文章,没有触动“心灵”的矛盾斗争。有的文章写到我国民主革命胜利后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写“选择”,但远离“心灵”。②只写“心灵”,没有写“选择

6、”。有考生反反复复地写美好的心灵对人生是多么重要,基本上没有提到选择,不符合题意。06.8.14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韩非子》中的这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

7、话题写一篇文章。06.8.14“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有一个“三维结构”:一维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综合这三个维度可以梳理成如下8个分支:1.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2.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3.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4.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5.处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6.处理事物时,感情上

8、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7.处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8.处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批评“情人眼里出西施”,属于“2”;论证“知子莫若父”属于“1”;盛赞“管宁割席”,则属于“5”;否定“爱屋及乌”与“恨屋及乌”,则是“2”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