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战文化调查实践研究(人物)

上海抗战文化调查实践研究(人物)

ID:45568700

大小:19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4

上海抗战文化调查实践研究(人物)_第1页
上海抗战文化调查实践研究(人物)_第2页
上海抗战文化调查实践研究(人物)_第3页
资源描述:

《上海抗战文化调查实践研究(人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抗战文化调查实践研究——探寻上海抗战中的爱国作家郭沫若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设立70周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革命先驱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顽强抗争;文人志士们在后方奋笔疾书,组成“笔部队”,凝聚民心,鼓舞斗志。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屮国抗战文化上海抗战文化作为中国抗战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用不可低估与磨灭。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显示,抗战初期,上海发表各类文学作品数量的发表创下了空前记录,诗约200多首,>

2、«长篇诗作20多首等。回顾抗战这段历程,上海抗战文化是抗战文化的发源地z—,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抗战先进人物,郭沫若就是其中么一。

3、他虽未置身于战场,但扬己所长,用文字和艺术的力量,投身抗战,唤醍民众。郭沫若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抗战时期的伟大战士。一、郭沫若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屮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上海,筹备时,郭沫若就曾致信钱杏邨表示支持。成立Z初,立即响应加入,成为了左联重要的成员。他积极参与东京支部的各项活动,指导刊物的出版和发表。左联对郭沫若的影响深远,它更坚定了他的救国报国的决心。郭沫若为左联《东流》杂志积极联系、介绍出版商,四处奔波发刊,羡至不顾当时生•活艰辛,将自己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的版税全部捐献给“左联”,使得《东流》杂志能够顺利刊发出版,功不可没。可惜的是,1936年春,“左联”

4、自动解散。在左联存在短短六年中,不仅是对民众,对当时投身于左联事业中的郭沫若也存在极大影响,也许正因为加入左联,接受了各文人志-上思想的缘故,让他明口文学的力量不亚于身处前线抗战,凭借白身知识储备,是可以影响民众的。我想,这也成为之后他在上海创刊《救亡FI报》的原因之一。二、郭沫若与《救亡日报》I海救亡曰报旧址

5、南京东路353号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国共两党宣布合作抗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国难当头,心怀屮国梦的郭沫若,抛妻弃子,毅然冋国。冋国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创办《救广FI报》并出任社长。在《救亡日报》创刊时,郭沫若便要求主动不取稿酬。他以《救亡日报》作为前线抗

6、战与民众紧密联系的纽带,不仅每LI通过报纸向民众发布前线抗战的最新消息,还在报纸上刊载名人大家的抗战苦作,呼吁民众统一战线,团结合作,-•致抗日。它的岀版发行,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役动,激发了民众“天下兴亡,匹夫冇责”感。在上海沦陷时这段艰难的时刻,郭沫若带领一班文人志士通过H己的纸和笔,向民众们发出强有力的呐喊,国民良知觉醒,让民众重拾信心,也进一步坚定了那些动摇了的心,众志成城,齐心抗战。让民众意识到,上海虽沦陷,民族的抗战意志依然屹立不倒。所以说,《救亡口报》成为当时上海文化界呼吁抗战的重要阵地,国民心屮接受抗战信息的不二选择。对身处现代的我们而言,虽没有切身体会到那个时代,但

7、通过阅读《救广F1报》的内容,我们町以感受到,当时郭沫若等文人对于抗战的决心,用口己的纸笔作为抗战武器,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笔部队”。这种抗战救国情结,让后世的我们敬佩不已。二、郭沫若与戏剧抗战时期,由于摄影器材的严重短缺,很多艺人转向话剧演出,中国现代话剧迎来了它的首个黄金时代。郭沫若顺应时代,勇立潮头,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部历史题材戏剧,为抗战话剧演出增添了新色彩,成为人后方民众温馨美好的艺术回忆。郭沫若的历史剧,作为对抗日木文化侵略的实绩,已然载入屮国史册。这跟II军奴化屮国人民,开人类文明倒车完全相反,起到了提振民族信心,

8、捍卫人类文明,尊璽人的精神生命,呼吁“把人当成人”,而非奴隶。如《屈原》一剧,抓住加原爱国忧民这条主线,向全国民众发出救国呐喊,鼓动民众齐心抗战。期间,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成立并组织成立13个救亡演剧队,分赴华北、华东等地进行抗日文化宣传,为前线战士送去属于文学界的精神慰问,鼓舞了人心,国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持抗战。四、郭沫若少上海故居郭沫若《我们为什么抗战》中写到:“我们被逼迫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我们现在捉着正义的剑,起来了。我们不仅是为争取我们的生存权,为保卫我们的祖国而抗战,我们并且是为保卫全世界的文化和全人类的福祉而抗战。”郭沫若故居

9、漂阳路1269号“我们是诗人也是战士,我们

10、的笔杆就是枪杆”的誓言,至今仍回响在耳畔。据说这些文章和经典的句子,都是酝酿于上海的故居。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故居依旧矗立在黄浦江畔,伟大的抗战精神述在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人们常说,读书思人,睹物思悄。于是乎,我怀着一颗敬艮之心,独自来到了上海滦阳路1269号郭沫若故居凭吊。但遗憾的是郭沫若故居训在,却人门紧锁,不得入内。据邻居反映,如今徒留故居应牌,己有•他人入住。我们只从外I韦I观望,臆想着郭沫若曾经在此工作生活的场景。五、我的思考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