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607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近年来,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本世纪爆出的各种财务丑闻事件——如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事件,更是加大了投资者们对公司盈余管理甚至盈余操纵行为的担忧。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出于各种目的,如配股和增发新股、抬高股价、避税等,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向外界传递关于公司盈余情况的虚假会计信息,这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信心。国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公司治理结构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
2、产生和发展时间较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不少缺陷,如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和监事会失效等,这为管理当局操纵盈余提供了机会。因此,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其解决政策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家电业上市公司为对象,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基本理论出发,对两者关系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并对家电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关于两者的直接、可靠的经验数据,使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的关系更加清楚和直观,进而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对策,以期能对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行为、丰富这方面的理论研
3、究尽微薄之力。2.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会计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也包括盈余管理,这一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而与之相关联的公司治理也逐渐体现其重要性。国外研究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的文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Warfieldetal(1995)认为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股权比例增加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减少经理人员操纵盈利的可能性。Klein(2002)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与非正常的应计项目之间是负相关的。3国内学术界对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的研究主要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着手。钟静(2009)通过分析我国
4、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现状,认为在发展的资本市场,公司必须定期公开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遏制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完善经理人市场,促使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使财务报表符合委托人要求,达到公司经营成果指标。高雷和张杰(2009)采用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在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受到有效地监督;公司治理水平低的公司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环境和机会。赵茜选取2006-2007年年报数据分析认为,控制国有股比例占优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包括稳步推进国有股减持、引入机构投资者。适宜的股权结构在一定
5、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效率的好坏,股东大会得以完善,大股东的各种特权会得到有效的制约,进而他们的盈余管理行为就能得到限制和防范。张兆国;刘晓霞和邢道勇(2009)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认为法律保护越强,公司治理水平就越高,内部人私有收益也就越低。刘雪梅(2008)指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对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及推行均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能够降低契约的不完成程度,从而简化治理结构所引发的问题。(2)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3)有利于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4)有利于对董事会
6、、经理人员和职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张俊杰(2009)认为目前我国一系列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完善它们,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有着积极的意义。付静(2009)指出,加快出台新的具体方法;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增加制定过程的公允性等都能达到这个目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许多,但有关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系统性实证研究却不多见。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尽管已有不少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转型经济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的公司
7、治理结构特点,因而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实际。我们要从研究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去探讨两者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3.参考文献[1]赵茜.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08.[2]钟静.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3]高雷,张杰.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8(09).[4]张兆国,刘晓霞,邢道勇.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01).[5]刘雪梅.上市公
8、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6]张俊杰.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原因及治理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8).[7]付静.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