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29032
大小:70.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6.1细胞增殖第一课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生物6.1细胞增殖第一课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节“细胞增殖”中的一个实验。把本实验安排在“细胞分裂”内容之前,目的在于先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明白了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再来学习细胞分裂,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本课时内容还与后续模块中微生物的代谢、细胞进化有着紧密联系。2.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依据:这是本实验要探究的主题,通过探究得出“细
2、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②难点:利用模型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理解细胞越小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的原理。(依据: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模拟实验,要借助逻辑推理和想象、迁移才能得出合乎事实规律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知识,也具有相应的化学知识,知道本实验中NaOH与酚酞的显色原理。2.能力基础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进行过其他的探究活动,对探究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在操作技能上也有一定的基础。3.心理基础①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但不愿意深入思考;
3、②有的学生习惯于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缺乏探究精神;③学生普遍习惯于对直观事物的观察和描述,现用模型来代替细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运用联想迁移进行思考,存有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细胞大小与物质进出的关系;②理解细胞越小表面积越大、越有有利于物质交换;③概述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能力目标学会用数据、表格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四、教法、学法教法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将感性直观的认识上升为理论知识。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
4、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引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学法联想迁移法:运用联想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至真实的细胞。直观图表法: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数据,并以坐标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化繁为简,帮助理解、方便记忆。例证归纳法:运用事例表征来学习,从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理解细胞增殖的必然性。合作探究法:开展分组探实验活动,提高学习技能。五、教学过程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用PPT演示:①大象与老鼠的外型图片;②不同物种的细胞图片。 2.设疑:①1.观察21.图片的给出: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上升为理论知识作铺垫。激发学
5、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2创设情景,引出探究主题请推测大象与老鼠体内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②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3.设问: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讨论后回答:不同动(植)物个体体积大小有差异,但构成它们的细胞的大小并无明显差异,且都很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既要靠细胞生长增大体积,主要还是靠细胞分裂增加数目。.问题的提出:给学生设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究实验讲述:由于细胞很小,我们无法用真实的细胞进行实验,只能用模型替代。阅读课本和实验册,明确操作过程和要求,预测实验
6、结果让学生明确细胞模型模拟的原理,以及探究的目的,探究的主题。清楚明白下来要做什么、如何做、观察什么、结论的引伸等,避免实验的盲目性,避免实验课变成形式和走过场:上课热热闹闹,下课无所知。设问:琼脂块模拟的是什么?NaOH溶液模拟的是什么?讨论回答:琼脂块模拟的是细胞,NaOH溶液模拟的是扩散进入细胞的物质。出示表格1(见附录)开始实验,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并进行计算。观察、测量、收集数据等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用到的技能,需着重培养。 分析实验 分组讨论,老师从旁引导并加以鼓励。问题整理如下:1. 表中数列有什么规律,2. 得出什么结论?3. 立方体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
7、体积之比有什么关系?4.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有什么关系?5.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长大?6.相对表面积还影响细胞的哪些关系?7.还有其它他素影响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吗?8 先是进行思考,然后展开讨论,两组之间互不相让,进行针锋相对的问与答。并对对方的答案作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五动并用:动脑思、动口议、动耳听、动手记、动眼看。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得出探究结论。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