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ID:45527231

大小:39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4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_第1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_第2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_第3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_第4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 忽必烈改制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课 忽必烈改制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理解改制取得的效果及其原因。1.重点: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特点和深远影响。2.难点:理解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的努力以及改革中面临阻力下的灵活性。知识点一 立志变通创新和“汉法”与“旧俗”之争1.立志变通创新(1)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即位诏》成为其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2)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2.“汉法”与“旧俗”之争(1)旧俗表现:屠杀政策、世袭制、改耕为牧。(2)结果:粉碎了顽固

2、派的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3)试验:治理邢州收到显著成效。知识点二 政体更新1.方案:“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2.具体内容(1)在中央①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2)地方上①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②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③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

3、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3)实行兵民分治,“各有所司,互不统摄”,并废除世袭。(4)其他: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负责传递上下公文,提供来往使臣生活所需及交通工具。知识点三 转变立国之本1.向农耕经济转变: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2.重农举措(1)颁发诏令: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把黄河南北荒田分给蒙古军耕种,组织军民在边疆地区屯田。(2)建立农业机构:在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3)完善农业法规: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农桑之制”。(4)重视技术指导:编成《农桑辑要》,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

4、技术。3.对忽必烈改制的总体评价(1)忽必烈改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改革初期便使社会经济全面复苏。(2)在推行行省制、加强对边远地区开发管理、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也颇多建树。(3)在中原文明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影响:通过制度更新,元政府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深度点拨] 对忽必烈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的认识忽必烈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又保留大量蒙古的旧制,使统治集团与被统治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长期难以弥合,最终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元朝走向衰落。主题一 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史

5、料探究】史料一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史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思考(1)史料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史料中的话加以说明。(2)史料二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蒙古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1)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

6、求前代之典”。(2)颁布《农桑辑要》,设劝农官。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史论归纳】 1.忽必烈继位后对地方控制的加强(1)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2)首次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3)亲自选派赛典赤·赡思丁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2.忽必烈转变“立国之本”(1)含义:指的是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2)标志: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农桑立国方针。(3)结果:由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富有成效的体制机构和法规制度,并且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

7、技术,使忽必烈以农桑立国的国策得以贯彻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主题二 忽必烈改制的历史意义及成功原因【史料探究】史料 恩格斯指出:“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思考以忽必烈改制为例,你如何理解“征服者为被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这个观点?答案 从效果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中原地区文明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