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之简单机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中考知识点训练
一、杠杆1.杠杆:叫杠杆2.杠杆要素:(1)支点:点用“O”表示。(2)动力:力用F1表示。(3)阻力:的力用F2表示。(4)动力臂:的距离用“L1”表示。(5)阻力臂:的距离用“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条件即杠杆原理:(1)杠杆平衡;都叫杠杆平衡。(2)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二、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分类:(1)(1)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即省力杠杆。(2)(2)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即费力杠杆。(3)(3)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即等臂杠杆。三、滑轮1.滑轮是指一周边有槽的轮子,可以绕轴转动,滑轮可以看作
2、是的变形,所以可以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它的作用。2.根据使用情况不同的滑轮分为:定滑轮:中间的轴的滑轮。实质:是一个杠杆。特点:力力的方向。动滑轮:中间的轴的滑轮。特点:省力,力的方向。3.滑轮组: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使用滑轮组时即力又能力的方向。4.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重点难点点拔 1.怎样正确的画出力臂(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分别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2)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并
3、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L1和L2,分别表示出动力臂或阻力臂。(3)力臂的选取是个难点。正确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是解决杠杆问题的关键,故此要深刻理会力臂的概念。2.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3.组装滑轮组根据题意求出N=G/F(G表示物重,F表示所需的拉力)若N为偶数,绳子的起始端应系在定滑轮的轴架上,即要从定滑轮绕起:若N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端应系在动滑轮的轮架上,即要从动滑轮绕起,组装原则“奇动偶定”。4.怎样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方法是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来,是查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例题分
4、析 例题1某同学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脸时,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杠杆左端向下倾斜。(1)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把螺母向端调节(填"左"或"右")(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后,他先在右端支点2厘米处挂3个钩码,那么他应将1个钩码挂在左端离支点厘米处,杠杆才能恢复平衡(钩码相同)
5、解析: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首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左端向下倾斜,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在右端离支点2厘米处挂3个钩碍,经过实验中反复试做,结果应将1个钩码挂在左端6厘米处,杠杆才恢复平衡。解答:右6易错原因: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记反或认为左、右螺母调节方向不同而随意选左或右例题2一根杆秤,因秤
6、砣磨损一部分,由它称得的质量比被称物体的真实质量()A.大B.偏小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正确选项为A杆秤是一个不等臂杠杆,秤纽为支点O,当称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下FlL1=F2L2其中F1=m1g,F2=m2g,L1=AO,L2=OB,若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当m2减小时,则OB应增大故秤砣被摩损后所称物体的质量比实际的偏大例题3一根扁担长2米,前后各挂有500牛和300牛的重物,若不考虑扁担重问:l)人的肩头应在什么位置,扁担才能平衡?2)若扁担两端同时增加100牛的重物,扁担还能平衡吗?若不平衡,该怎么办?解析:1)根据题意画出杠杆示
7、意图,∵F1L1=F2L2F1Ll=F2(L-L1)500牛×L1=300牛×(2米-L1)∴Ll=0.75米 图12-12)扁担两端同时增加100牛的重物后:F/1=F1+G=500牛+100牛=600牛F/2=F2+G=300牛+100牛=400牛∵F/1L1=600牛0.75米=450牛米F/2(L-L1)=400牛(2米-0.75米)=500牛米∴F/1L1≠F/2L2扁担不能平衡。若使扁担重新平衡,应改变支点的位置。∵F/1L1=F/2L2600牛L/1=400牛(2米-L/1)∴L/1=0.8米例题4甲、乙两同学共抬一筐450牛重的砂石,甲为了减轻乙的负担,把筐放在靠
8、近自己一边,筐到甲的距离是扁担长的1/3,甲,乙两同学此时负担的物重各是多少?解析:用F1代表甲负担的物重,用F2代表乙负担的物重,用G代表砂石的重,用L代表扁担的长。若取乙为杠杆的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lL=G2/3L得:F1=2/3G=2/3450牛=300牛若取甲为杠杆的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2L=G1/3L得:F2=1/3G=1/3450牛=150牛图12-2例题5一根只能承受1000牛拉力的绳子,要使它能刚好提起3200牛重物,该利用怎样的滑轮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