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ID:45479046

大小:1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解析:A、D两项与史实不相符合,刺史只监督地方官。C项是错误的表述。B项符合史实,也符合“转折”的含义。答案:B2.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

2、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8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秦汉时期采取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A.拓宽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D.实现选贤任能解析:题干汉代官秩分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下的官僚政治,官吏没有封地,只有俸禄,其任免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君主控制了用人权,C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由此可排除A、B、D。答案:C3.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A.汉初礼仪制度至

3、上,无人可以违背B.汉初丞相位高权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初年,丞相权力较大,文帝求情后丞相才赦免邓通一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故选B。答案:B4.《通典》记载:“旧(唐初)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设置的变化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兴衰B.三省协同理政,行政效率提高C.相权一度得到加强D.三省机构精简,职能趋于合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4、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宰相由仅于门下省议事,到迁至中书省,再到分列五房,说明对相权的制约,故C表述错误;对相权进行分割,不能说明职能趋于合一,D表述错误;整则材料未体现三省六部制的兴衰,故A表述有误,选B。答案:B5.白居易在谈到给事中时说:“诏令有不对的地方,可以退还;司法判案不公,可以纠正;遇到申冤无门的人,可与御史共同受理;用人部门选人不当,可以和侍中一起将其辞退。”这说明当时的给事中有(  )①封驳权②部分司法权③监察权④人事审查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由材料中诏令退还、司法纠正、受理申诉、用人核查,可以看出当时给事中的权力有①②③④四个方面,选A。答案:A

5、6.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  )①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②实行将兵法以控制军队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④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从选项特征来看,②中的“以控制军队”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A、B、D,C正确。答案:C7.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明了(  )A.郡县制因不利于统治而被废除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得到消除解析:漫画中的信息是代中书省去管理地方,这

6、是元代的行省制度,这一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A、B两项与漫画的主题不符;D项叙述错误,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没有消除。答案:C8.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对比分析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的异同。从题干认识到强调九品中正制的“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的作用,B、C、D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答案:A9.《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

7、:“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无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D.科举考试成为衡量人才的有效途径解析:材料说明是否得中科举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学的标准,因而选D;且材料是说“假如”,并没有说孔夫子一定不能中科举,因而没有否定它,故A不正确;B说法错,因为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朝,而科举在隋朝出现,故排除;材料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