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72095
大小:57.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3.3宋明理学考点集训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3.3宋明理学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 1.(xx一中)北宋统治者以文立国,士人议论朝政改革的同时在学术上也有创新。宋仁宗时,《五经正义》或《九经正义》已不能保持学术垄断地位。北宋学者从推翻《正义》,怀疑汉儒训诂,直到贬斥孟子,在思想界形成疑古的学风。北宋学术新风气的出现(A)A.为理学的创立准备了条件B.促进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瓦解C.反映了北宋政治渐趋腐朽D.标志着北宋治国方略的转变【解析】材料中“创新”“《正义》不能保持学术垄断
2、地位”“疑古”等内容反映的是经学地位无法维持,再加上时间是宋仁宗时,所以答案选A。2.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无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D)A.宋明时期对外来文化的抵制B.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C.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D.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张载和朱熹的思想都吸收了佛教思想,故选D项。佛教思想源于印度,材料反映了两位理学家的思想都含有佛教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B项所述仅为表面现象,未反映出
3、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具体内容,未能体现出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故C项错误。3.“北宋五子”之一的程颢有几句名言:“万物莫不有对”“自然之理,生生不息”“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这最能说明(A)A.儒学变得更加具有思辨性B.程颢是理学的创立者C.辩证法是理学的哲学基础D.他是唯物主义思想家【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儒家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因此而更具思辨性,题干材料“万物莫不有对”“自然之理,生生不息”“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能够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4、故A项正确。4.程颐说,之所以要求“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是为了积累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终知天理”,即了悟到伦理本体。这说明(B)A.理学家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B.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C.“致知”就是恢复内心固有的天理D.“格物”就是为了探求科学的规律【解析】材料讲的是“格物”是为了最终的“豁然贯通”,了悟到伦理本体,即体悟到天理,故选B。A与材料无关,排除。强调“格物致知”的程颐,认为天理与人性符合,但不认为天理是内心固有,排除C。“格物致知”的目的不是求科学之真,排除D。5.(xx长郡)
5、“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D)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有所为有所不为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解析】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
6、,都要有为公思想,正确答案为D。6.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与“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自由阐释儒家经典”不能等同,据此排除B、C两项;另外“不要拘泥于……”不是“否定”,据此排除D项,答案为A。7.某思想家曾说:“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
7、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据此,该思想家强调(B)A.“去人欲”是“得天理”的前提B.“发明本心”是善的关键C.“善”是每个人固有的品质D.外在探求不如内在反省【解析】由“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可知,题干材料强调人的善与恶在于他本人能否处理好自己的内心。人只有发现自己内心的善念并不断修炼,才能达到善的境地。B项正确。8.(xx一中)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
8、”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C)A.“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致良知”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解析】“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既体现了内心反省的信息,又与儒家“五经”中的内容相合,因此属于心学范畴。9.(xx长郡)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