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71953
大小:1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比较探究《东施效颦话语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东施效颦话语词》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词的意义往往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2.学习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二、教学时数:1课时。三、教学步骤:1.请学生说出“东施效颦”的理解,由此导入对文章语言风格的理解。这是一篇散文,但不是常见的记叙、抒情散文,而是一种特殊的散文,叫做“随笔”。从字面上来看,“随”是比较随便,有点近乎漫谈的意思。在第二册中,有一篇《闲话章太炎》,题意与此篇相近。闲话,表现一种随便谈谈的心境,不是那么系统、严肃,可以不那么深刻,独到。当然,《闲话章太炎
2、》是以记叙为主的,而这一篇却是以议论为主的。随笔的特点,就是自由,不拘一格,不为事情的连贯性、事理的逻辑性所限,信笔写来,表现自己的智慧和心情。(教师用书·主编导读)2.分析第一段的“乱砍乱伐”。“乱砍乱伐”本来是特指对于山林植被的破坏,这里却用来指为文说话,好像是用词不当,但又不是。这里的“砍”,和北京口语中“砍大山”的“砍”是谐音。砍大山的“砍”,又写作“侃”,指的是随便聊天。而“伐”,本义也是砍,《诗经·伐檀》便是。但在古代汉语中,它又引申出“讨伐”之义,如“武王伐殷”,指用武力征服消灭;还指用话语来讨伐,如“口诛笔伐”,也就是强烈批判了
3、。再引申,如下列例子:《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淮阴侯列传》:不伐己功,不矜己能。这里的“伐”就带上了自吹自擂、夸耀自己的意思。这个意思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用。王蒙在这里,妙在古代现代、书面口头语意的交错。3.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本文的独特价值。文章表述清楚,教师似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但一些要点还是要作适当的点拨。注意一下教师用书“主编导读”的分析:(1)王蒙从平常词语的表层底下,发现了人们忽略了的内涵。(2)语言如果仅仅是工具,语文教学只要关注词语的正确运用就
4、够了。王蒙在这里追求的,显然是超越工具意义的那种语感,这种语感要丰富复杂得多,其中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心理。这种心理意味,是语词的使用者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也就是自动生成,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有潜意识的特点。这就是所谓“语感”,也就是一种直感,很本能的,能够凭直觉感到其中丰富的、微妙的意味,却不一定、或者很难用语言明确地表述。王蒙的文章所追求的,就要用明确的语言把它揭示出来。(3)他使用的方法,首先是分析词语(如“报告”)的内在矛盾(对上,对下),其次是比较(报告和汇报)。比较不但在中文词语之间,而且拿出英语同类词语来比较。
5、由此延申下去,又引申出一系列(如做指示,训话之类)的相关词语。在这一系列的比较中,“报告”这个词语的潜在的文化内涵,就比较清晰地显露出来了。文章对其它词语的分析,所用方法也大抵是分析和比较。(4)从本义和现行义的矛盾中分析语词丰富的文化内涵,最为鲜明是“批判”和“批评”。二者本来是同义的,“批判”并没有后来那种指责缺点毛病,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上的负面意味。除了本义和现行义的比较以外,王蒙还善于用同类词义多方面比照。如,把“反映”和“反馈”、“反响”放在一起,其间潜藏的学理和心理上的微妙的区别就显露出来了。总体来说,王蒙的文章揭示得最深刻的是,
6、词语的演变、衍生,从普通词义向社会文化词语演变途径。(5)从这里我们应该体会到,语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有一定的关系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仅供使用的工具,它有着与人的情感和意识密切的关系,也就是人文性。4.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当注意一些重要词语的学习和掌握。掌握文章的重要词语:东施效颦,进谗,诬陷,谦逊,时髦,招花惹草,差强人意,斟酌。5.学生自己选择写作实践较常用的一两个词语,仿照本文解释词语。6.完成课后练习。有关资料这是一篇散文,但不
7、是常见的记叙、抒情散文,而是一种特殊的散文,叫做“随笔”。从字面上来看,“随”是比较随便,有点近乎漫谈的意思。在第二册中,有一篇《闲话章太炎》,题意与此篇相近。闲话,表现一种随便谈谈的心境,不是那么系统、严肃,可以不那么深刻,独到。当然,《闲话章太炎》是以记叙为主的,而这一篇却是以议论为主的。随笔的特点,就是自由,不拘一格,不为事情的连贯性、事理的逻辑性所限,信笔写来,表现自己的智慧和心情。第一段,有一个词“乱砍乱伐”,值得注意。“乱砍乱伐”本来是特指对于山林植被的破坏,这里却用来指为文说话,好像是用词不当,但又不是。这里的“砍”,和北京口语中
8、“砍大山”的“砍”是谐音。砍大山的“砍”,又写作“侃”,指的是随便聊天。而“伐”,本义也是砍,《诗经·伐檀》便是。但在古代汉语中,它又引申出“讨伐”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