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61090
大小:60.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16《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4.16《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斯大林领导时期(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条件),形成了后来被称作“斯大林模式”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背景)20年代中期,在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初见成效。然而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十分薄弱,经济仍相当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定走一条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特点)他中止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1)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在
2、建设项目、资金、劳动力等方面,实行向重工业倾斜的政策。(成果)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过半。苏联政府宣布,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一农业国。(表现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的年增长率继续高于轻工业和农业。(成果)1937年,当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评价:特点和影响)这条快速工业化道路①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既让苏联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侵袭,③又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因而后来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对象。然而这条道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
3、业,排斥市场经济,④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农业集体化(进程)新经济政策初期,苏联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方面采取较为慎重的方针,尽量照顾农民的承受能力,坚持自愿原则。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担心农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因而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国营农庄,以实现机械化的集约耕种。1929年11月,斯大林发表《大转变的一年》,标志着农业集体化发展成为“全盘集体化”运动。不久之后,联共(布)专门成立“全盘集体化地区委员会”,制定推动集体化的措施和方法
4、。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各级政府均以行政力量迫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到1937年,以集体农庄为组织形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最终完成。(评价:特点和影响)从上而下的集体化运动①迅速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形态,②支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然而它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采用强迫手段乃至暴力手段,③违背了自愿原则和经济规律,④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进而损害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能力。 政治——肃反运动(政治体制的高度集权)伴随计划经济体制而来的是政治体制的高度集权。(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需求)(变化过程):从20年代末开始,联共(布)党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之风兴起,从192
5、9年实施工业化和集体化开始,苏联社会就急剧震荡。1930年起,城市因粮食大量出口和大量减产,恢复了定量配给制。迅猛的工业投资导致巨额的财政赤字,为弥补赤字只好大量印刷钞票,农村倒退到以货易货的时代,全苏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全国都在骚动。到30年代愈加兴盛:斯大林逐渐抛弃了列宁的集体领导原则,个人专制成为苏联政治体制的特征。(集中表现)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领导人基洛夫被刺。斯大林以此事件为由,提出“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在全国开展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清洗党内的反对派。这场政治清洗运动一直持续到30年代末。(评价)“肃反运动"破坏了民主和法制,给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
6、,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复习:1、为什么会形成“斯大林模式”?(注意国际、国内形势和条件)2、这一模式具有特征?3、给苏联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