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

ID:45451237

大小:1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含解析)1.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可知,“迁庙”这说明周代比较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2、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据材料“按照周代庙制”可知,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2.下图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A.劳动人民勤劳智慧B.棉纺织业水平高超C.发明擀弹纺织技术D.文明程度世界领先【答案】A【解析】【详解】该画像石反映了

3、汉代纺织业的发展,脚踏提综式斜织机的使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故选A;该画像反映的是丝纺业而非棉纺织业,排除B;元朝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发明了一整套擀、弹、纺织等工具,排除C;D夸大了材料内容,排除。3.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需求C.尚理风气的影响D.空谈义理的浸染【答案】C【解析】【详解】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兴起,所以才会出现如题这种情况,故选C;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议论性文

4、章的出现无直接的影响,排除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是通俗易懂,排除;不能说议论性文章的就是空谈义理,排除D。4.明清时期,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条告于城阻,始终受到城隍的“监察”,成为定制。于是,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便正式确立。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监察制度更加完善B.专制统治得到加强C.民间信仰发生变化D.封建迷信甚嚣尘上【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祭告于城隍”“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便正式确立”中可以看出,通过“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制度,城隍随时监察官吏的

5、一言一行,防止他们横行,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专制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监察制度的变化,故A项排除;明清时期民间信仰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封建迷信,故D项排除。5.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4年6月”“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

6、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中的体制便利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从而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D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1854年6月”“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6.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

7、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故C项正确;AB项是C项具体表现,排除;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困难与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故D项排除。7.1936年,“国防文学”大行其道,涌现出了夏衍的《赛金花》和《上海屋檐下》、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田汉的《卢沟桥》等杰作。“国防文学”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

8、上升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中国华北地区危机严重D.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日本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中国文学界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故选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B;西安事变与“国防文学”无直接关系,排除D。8.1949年9月,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