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05327
大小:160.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物理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复习学案一、选择题(7×5=35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2.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距离为d,用导线与一个n匝线圈连接,线圈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磁场B中.两板间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则线圈中的磁场B的变化情况和磁通量变化率分别是( )A.正在增强;=B.正在减弱;=C.正在减弱;=D.正在增强;=3.(多选)如图所示,圆形的
2、金属片用一根轻质细杆悬挂于O点,金属片可以绕O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金属片在摆动的平面内,虚线框内存在垂直摆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摆在开始摆动的一段时间内机械能不守恒B.金属片进入磁场和移出磁场时,金属片中的涡流方向相反C.整个金属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涡流最大D.金属片最终在匀强磁场中来回摆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4.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圆环,用一根长为L的绝缘细绳悬挂于O点,离O点下方处有一宽度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现使圆环从与悬点O等高的位置A处由静止释放(细绳张直,忽
3、略空气阻力),摆动过程中金属环所在平面始终垂直磁场,则在达到稳定摆动的整个过程中金属环产生的热量是( )A.mgLB.mg(+r)C.mg(L+r)D.mg(L+2r)5.(多选)如图所示,闭合线圈abcd从高处自由下落,然后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一个有理想水平边界线的匀强磁场中,从ab边刚进入磁场到cd边刚进入磁场的这段时间内,线圈运动的速度图像可能是( )6.如图所示,一宽L=10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长为3L、宽为L的长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10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
4、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导线框刚进入磁场的时刻为t=0,逆时针为电流的正方向.下面的图线中,能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7.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在外力控制下静止不动,磁感线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0~4s时间内,线框ab边受安培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力的方向规定以向左为正方向)可能是下图中的( )二、填空题(6×3=18分)8.(12分)有一面积为S=100cm2的金属环,电阻为R=0.1Ω,环中磁场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且
5、磁场方向垂直环面向里,在t1到t2时间内,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____________通过金属环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__9.t=0时,磁场在xOy平面内的分布如图所示,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0,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相邻磁场区域的磁场方向相反,每个同向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l0.整个磁场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若在磁场所在区间内放置一由n匝线圈组成的矩形导线框abcd,线框的bc边平行于x轴,bc=l0、ab=l0,电阻为R,线框始终保持静止.则线框中产生的总电动势大小为________,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线框
6、所受安培力的大小是______,方向沿________.三、计算题(15+15+17=47分)10.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d,一端跨接电阻R,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金属棒与导轨电阻不计,当棒沿图示方向以恒定速率v在导轨上滑行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分别是多少?θ=60°11.如图所示,导体框放置在垂直于框架平面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0.12T,框架中的电阻R1=3Ω,R2=2Ω,其余部分电阻均不计,框架的上下宽度为0.5m,金属导体AB与框架接触良好,现施加外力F,使导体AB以10m/s速度匀速向右沿着导体框移动
7、时,求:(1)所施加外力F大小(2)外力产生的功率大小(3)通过R2上的电流12.如图(甲),abcd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金属线框的质量为m,电阻为R,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MN和M′N′是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并与线框的bc边平行,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现金属线框由MN的上方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图(乙)是金属线框由开始下落到完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瞬间的速度时间图像,图像中坐标轴上所标出的字母均为已知量,求:(1)金属框的边长;(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3)金属线框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