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04484
大小:672.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文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C.人而不仁,如礼何?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韩非子在论述“法”的时候指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
2、夫”,这说明韩非子A.反对宗法分封等级制度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代表社会底层民众利益D.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3.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发展私立教育C.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D.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4.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3、“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5.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6.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
4、为心学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D.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7.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由此可知A.古代中国的人物画忽视人物个性表达B.古代中国没有个体人物的绘画作品C.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主要用于祭祀祖先D.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擅长创作人物画8.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
5、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材料主要反映出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D.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10.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
6、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11.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12.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抗争B.探索C.屈辱D.复兴13.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
7、在讨论中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15.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
8、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1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