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88612
大小:5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周练(12.2)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高华在《历史学的境界》中认为:“……的爆发则源于厚望落空后形成的巨大心理落差。……对中国而言,在现实国际政治的角逐中,理想化的‘十四条’并未产生效力,失望与愤怒驱使新一代的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对材料所述事件分析正确的是A.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1919年1月,梁一行抵达伦敦,开始为期一年的欧游。欧游之前,梁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批评本有取舍,甚至怀疑;欧游归
2、来,他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导致梁启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C.新文化运动D.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3.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4.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言中写道:“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
3、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瘸。”书中《会同》篇写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据此分析张之洞( )A.认为保守派守旧误国 B.认为维新派数典忘祖C.调和新旧两派、中西之学 D.主张“思想要旧,器物要新”5.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C.
4、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6.近代以来,很多人利用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正学报》在其创刊序例中写道“痛迂谬者之误我国家,恶狂姿者之衅我圣道…吾闻古之为国者,必定国是。六书之义,是者,正也。”以上材料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是A.天朝上国B.中学为体C.经世致用D.维新变法7.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
5、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8.民国初年,“孔道会”、“孔社”、“尊孔会”、“孔圣会”等民问团体兴起,多以“昌明孔教,救济社会”为宗旨。1915年2月,北京政府宣布“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这反映了民国初A.孔子的地位达到最高峰B.民间思潮左右了政府的决策C.社会出现广泛的信仰危机D.民众享有充分的言论结社自由权利9.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晚清“西学东渐”中常见的现象。下列著作中,最能体现该现
6、象的是A.《四洲志》B.《天演论》C.《孔子改制考》D.《文学革命论》10.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上民权之说日益猖撅,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11.1920年梁启超从欧洲考察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A.梁启超对西方文明产生了
7、怀疑B.梁启超对新文化运动持否定态度C.物质文明的发展会降低人类的幸福感D.五四运动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觉醒12.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13.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
8、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14.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翻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教,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神斯履书,充当公使”,而补版国书未署副使名,英国便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