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5743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2
《孩子是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孩子是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2012-06-04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网友:到处都在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对吗? 专家:长期以来,家长习惯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奥数班,甚至剥夺了孩子接触大自然、自由游戏的时间,其出发点往往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实际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错误的。 首先,不能将广告语等同于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广告商采用的一种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语言,是以“谋利”为目的,让家长为其经营的教育培训类项目买单。而孩子的生长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教育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并
2、建立在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不可拔苗助长。 其次,不宜以“输赢”为准绳来判断孩子的成长。有竞赛才有输赢,在早期教育中,孩子的成长不是输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发现儿童自身独具的潜质,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孩子的成长是由遗传、环境、教育等众多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其中,孩子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家长应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不宜以自己的判断取代孩子的感受。 第三,即使“输在起跑线上”也不等于“输了人生”。输在起跑线上也许是件好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起跑线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耐心,是在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发挥自
3、己的潜力,与自己竞争,增强自信,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万作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危害在哪里2012-05-30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网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听了好多年了,最近又听说这是一种忽悠,我非常想知道它的危害到底在哪里? 专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反映的是人们对于孩子教育时机的认识,听起来好像不无道理,但如果细究这一判断的立论基础和衍生的做法,会发现其存在诸多危害。 危害一:导致教育目标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强调“输赢”是把人生的本质等同为“竞争”。在当代社会,树立和培
4、养竞争意识本无可厚非,但从一开始就过分强调输赢,把竞争视为人生的全部就大错特错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赢得几场比赛。即使是参加比赛,如果追求“赢”的过程充满痛苦,“赢了”之后的结果是身心俱疲,这样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形成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并能够从容应对社会竞争,才是家长给予孩子能够受用终生的不竭财富。 危害二:导致教育进程透支未来,欲速不达。强调“起跑”,其实是把人生的过程比作了“短跑”。短跑项目才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而对于马拉松比赛而言,身体素质、心理品质、比赛策略上的比拼
5、要比起跑爆发力更重要。孩子的成长更像一场马拉松,起跑领先绝不等于可以笑到最后,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典型的个案。因此,对于个体的成长之路而言,重要的不是起跑是否领先,而是能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在适宜的时候受到了适宜的教育”。 危害三:导致教育方向南辕北辙,盲目草率。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兴趣倾向,因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起跑线”。站错了起跑线,报错了项目,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换来成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可以分为语言、逻辑、空间、音乐、人际、自然观察等八种之多。每个孩子的优势潜能是不一样的,最适合他的学习方
6、式也不相同。但不少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可站错起跑线,也不漏站起跑线,这大大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甚至使孩子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危害四:导致教育投入效率低下,劳民伤财。“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经教育培训机构有意放大,成为招揽生源最给力的“广告词”。不少家长出于对自己孩子前途的担忧,为之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成为助长学前教育“小学化”和应试教育观念难以根除的重要因素。 (中国教育科学
7、研究院王新波)“减负”问题难解症结何在2012-06-28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网友:“减负”问题喊了好多年了,但总体上是没有减下来,有的地方虽然减了,但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好像这个问题“无解”,究竟症结何在? 专家:如你所说,减负问题确实由来已久,随着一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前,减负问题依然是热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可以折射出减负的复杂性。梳理起来,症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症结一: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没有完全到位。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让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但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智育,而“智育”
8、也是最易于量化并进行校际间对比的一个方面,智育的最直接体现即是学业成绩,只有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成绩成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