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ID:45354823

大小:466.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11-12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_第1页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_第2页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_第3页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_第4页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李天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第一节 平衡与平衡反应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中枢整合: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运动控制:枢

2、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感觉输入视觉系统: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坏时,视觉系统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部保持向上直立位和保持水平视线来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从而获得新的平衡。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躯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感觉输入躯体感觉:平衡的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的过程中,与支撑面相接触的皮肤触、压觉感受

3、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体重的分布情况和身体质心的位置;分布于肌肉、关节及肌腱等处的本体感受器(螺旋状感觉神经末梢)收集随支撑面变化的信息,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感觉输入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感知人体角加速度运动和椭圆囊、球囊(耳石器)感知的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经第四对脑神经进脑干。头部的旋转刺激了前庭系统中两个感受器。其一为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角加(减)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刺激。中枢整合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

4、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人体质心的准确位置和支撑面情况,中枢神经系统将三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迅速判断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相互冲突的,从中选择出提供准确定位信息的感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

5、来应变,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运动控制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身体质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质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髋调节机制:正常人站立在较小的支撑面上(小于双足面积),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身体质心重新回到双足范围内,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心和保持平衡。跨步调节机制: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加,质心超

6、出其稳定极限,髋调节机制不能应答平衡的变化时,人体启动跨步调节机制,自动地向用力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来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从出现可见运动到动作完成、建立新平衡的时间。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卧位、坐位、站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或姿势,是一种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特殊平衡反应保护性

7、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平衡评定的目的通过评定了解

8、评定对象是否有平衡障碍,确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分析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依据评定结果协助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对平衡障碍治疗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帮助研制平衡障碍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平衡功能分级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V级:不能完成活动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