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

ID:45341129

大小:18.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2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_第1页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_第2页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_第3页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走向     时间:2010-11-04在2010年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的讲话学 诚  自东汉明帝求法以来,佛教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生根发芽,历经漫长曲折的发展演变,成为了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福荫遍覆神州。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经典的诠释紧密相关。追溯经典诠释的发展过程,总结分析历史的经验,将为我们思考当今佛教的时代走向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总体而言,佛教在中国经历了四股热潮和四个时代:第一,翻译热潮和译师时代;第二,义学热潮和论师时代;第三,立宗热潮和祖师时代;第四,融合热潮

2、和大师时代。一、翻译热潮和译师时代  翻译热潮肇端于魏晋。在当时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人们对佛法的需求与日俱增,大量的佛教经典被源源不断传入中国,佛经翻译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于是官办译场开始建立,由外国译师为核心的专业翻译团队也应运而生。译师不仅承担翻译佛经的重任,还是传授佛法的导师,受到国家的礼遇和崇敬,享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此阶段的翻译成就相当显著,尤其以般若诸经、《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中论》、《四分律》等为主要代表,为后世学派和宗派的发展奠定

3、了必要的经论基础,故称为“译师时代”。  由于经是佛陀说法的直接记录,是佛法的根本来源,所以佛经比论典更为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时经典诠释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使佛法易于为人们接受,译师们顺应当时颇为流行的玄学思想,大量借用道家词汇来解释佛经,史称“格义”。与此同时,翻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道安大师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译经原则;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很好的兼顾到了忠实性与可读性,为后世译经树立了光辉典范。这些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佛教的文本风格,其深远影响持续至今。二、义学热潮和论师时代  义学

4、热潮兴起于南北朝。在这一时期,虽然佛经翻译仍在继续,但是随着鸠摩罗什、真谛、佛陀跋陀罗、菩提流支等高僧把印度的中观、唯识和禅法等成熟的思想系统传入中国,整个佛教的重点开始转到义理的阐释。印度祖师们在佛经的基础上所造出的体系完整、条理清晰、解释详尽的论典受到广泛的传播,被人们所竞相研习。以某一部(或某一类)论典为研究中心的学派相继诞生,如毗昙师、成实师、俱舍师、三论师、地论师、摄论师等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研习经或律的一些学派也有相当影响。论师开始取代译师,成为当时佛教的领军人物,故称为“论师时代”。  同

5、时,经典的诠释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调整。译师时代所大量采用的“格义”手法逐渐显现出其弊端: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佛法的片面理解和随意解读,甚至令佛教面临与玄学混为一谈的危险趋势。于是各个学派对于经典诠释都开始回归到佛教自身的传统,去除了玄学的色彩,规范了佛法的基本概念,用语也趋于严谨和统一。这一切都为义理研究的深入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个时期,佛教界在空性、佛性、顿渐、法身、净土等主要问题上展开了广泛激烈的讨论,经典诠释的本土化倾向日益显著。这些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佛教的思维模式,其深远影响持续至今。三、立宗热潮和祖师时代

6、  立宗热潮兴盛于隋唐,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一经一论的研究,开始以更高的角度把握佛教思想的整体面貌。随着本土化诠释的日趋成熟,具有鲜明中国化特征的佛教宗派相继产生,如天台宗、南山律宗、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这些宗派都综合了南北朝各家学派的思想成果,提出“五时八教”、“五教十宗”、“三教三宗”、“圣净二门”等判教方法,开创了各具特色、完整系统的修学体系。吉藏、智者、玄奘、法藏、道宣、慧能、善导、不空等佛学巨擘各领风骚,八大宗派的基本格局终以形成,故称为“祖师时代”。  这时期祖师们留下了极为丰

7、富的注疏和语录,最著名的有天台三大部、南山三大部、六祖坛经等等。与经、论相比,祖师们的注疏和语录更加通俗应机,内容也相当丰富全面,因而成为后人深入经教的必由之路。由于祖师们从自身的修证体验中领悟甚多,因而在诠释经典上“以解导行”和“以行验解”的特点相当明显。各宗也各有其独到的修行法门,比如天台宗的止观,禅宗的棒喝、话头禅、默照禅等。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以自力更生、团体修行为特征的丛林制寺庙。这些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佛教的修行传统,其深远影响持续至今。四、融合热潮和大师时代  融合热潮崛起于明末清初。从“三武一宗”法

8、难之后,佛教的社会影响遭到极大的削弱,各宗派长期积习形成的自扬己宗、贬抑他宗的不良风气又造成了彼此很深的门户成见,宋明理学的兴起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儒家与佛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以上种种因素都对佛教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之下,以明末四大师——莲池、憨山、紫柏、藕益为代表的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高僧大德着眼于宗派融合和三教融和,致力融合各宗思想,博采儒、释、道三教的精华,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