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3.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
3、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4.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 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 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C. 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D. 职能分工
4、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5.西施和钟无艳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广为传颂。她们一个倾国倾城,一个奇丑无比。西施帮助勾践复国成功;钟无艳助齐宣王勤政强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妇女社会地位高 B. 反映当时中国对才德的推崇C. “红颜祸水”的观念由来已久 D. 历史传说缺乏依据不足为信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
5、 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 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 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 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7.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A. 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 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C. 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6、 D. 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8.在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里,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这样一段评价:“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作者认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 )A. 镇压叛将,尽裁精兵 B. 事权分散,相互牵制C. 划分区域,设置机构
7、D. 广置监察,集权中央9.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 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 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 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 废除丞相,加强皇权10.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
8、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这里的“封建”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1.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他认为科举制( )A.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