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

ID:45334423

大小:2.69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11-12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_第1页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_第2页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_第3页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_第4页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目的与要求(一)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二)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成为实现中国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重点(一)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以及失败的原因。(二)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以及失败的原因。(三)戊戌维新的历史地位,以及失败的原因。难点(一)认识农民阶级难以承担领导革命的重任。(二)理解不触动封建统治。(三)认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本章知识结构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一、戊戌维新运动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本章知识结构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义和局限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洪秀全及拜上帝教洪秀全洪秀全,1812年生,出身广东客家,家境贫寒,曾多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

3、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3.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无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广大农民强烈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

4、思想。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悖离,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其主要内容为:(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4.《天朝田亩制度

5、》和《资政新篇》《资政新篇》评价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封其为“万岁”,引发内部厮杀。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失去东王、北王及部众4万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东王杨秀清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很清楚地反映了时人的心态: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太平天国败亡曾国藩左宗棠洋枪队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李鸿章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

6、,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打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

7、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发地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3.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譞、李鸿章、善庆(左起)检阅北洋海军70年代80年代90年代60年代“自强”“求富”前期后期过程:19世纪60~90年代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8、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