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ID:27107471

大小:1.35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2-01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1页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2页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3页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4页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更法呼唤1、群体:鸦片战争期间具有改革倾向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代表人物: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2、主要思想龚自珍:“修礼仪、变科考、重臣威”魏源:除“法外之弊”(人才受压抑)林则徐:“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群体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动摇了“天朝上国”的传统政治观念,“天下”这一概念被重新思考;认识到与西方“番夷”相比,帝国在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上处于劣势;明确提出“师夷”,打破了思想上的固步自封;因所处历史时代的原因,“师夷”的范围有限;为后世的一系列变革思想创造了成长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空间。二、“地上天国”——农民阶级的探索1、群体:农民阶级领袖:洪秀全洪

2、秀全拜上帝教特点:(1)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普天之下皆兄弟”;“天下一家,共享天平”。(2)“地上天国”的社会理想:“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3)宗教与政治相结合:“阎罗妖”。2、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发展演变:拜上帝教(1843)金田起义(1851.1)永安封王(1851.9)定都天京(1853.3)天京事变(1856.6)天京陷落(1864.7)太平形势图3、制度建设《天朝田亩制度》:(1)平均分配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2)平均分配产品:圣库制度(“先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太平军创兴之时,圣库制度对保障部队供结、吸引贫民参加革命和保

3、证军事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后,洪杨等人又把城市市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其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传统的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资政新篇》:(1)政治:学习西方的法律、制度;(2)经济:发展近代工商业;(3)思想文化:兴办现代学校、医院、福利事业,设立新闻官等;(4)外交: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具有资本主义改革的色彩,但未能实行。4、从“地上天国”走向封建政权——太平天国的失败①确立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②大兴土木,追求腐朽生活方式③争权夺利导致“自毁长城”的内讧④任人唯亲,滥封王爵⑤严厉批判传统文化,激起知识分子

4、反目“他们贬黜国内文人,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极为恶劣。结果可能使帝国分裂:‘清’王朝完全覆灭似不可能”。—《赫德日记》(1854)5、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其倡导的社会改革,对日后的中国有一定的影响;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运动,持续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歭的

5、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使清廷元气大伤。三、君民共主1、群体: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王韬薛福成郑观应代表人物:2、基本观点:王韬:“变之道奈何?其一曰取士之法宜变矣……其一曰练兵之法宜变矣……其一曰学校之虚文宜变矣……其一曰律例之繁宜变矣。”;君民共主使“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郑观应:中国“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德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何启、胡礼垣:“人人有权其国必兴……议院者合人人之权,以为兴国之用者也”3、历史作用:为后来的洋务及维新变法运动做了舆论准备四、洋务运动:中体西用1、群体: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朝廷:奕、文祥、桂良等地方督抚:曾国藩、

6、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奕2.洋务运动的发起曾国藩(1811—1872)“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李鸿章(1823—1901)“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情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1)世界资本主义潮流(2)太平天国对清权贵势力的打击后果(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对中国自然经济破坏

7、(4)思想上的准备。3、思想核心:“中体西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本来是指以经、史、子、集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的学术。但在这儿使用更着重强调的是封建的统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西学”在这里则主要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包括西方的人文科学。“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基本思想体系。在中国向西方学习初期有积极作用,但消极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制,本身存在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