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20330
大小:89.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I)唯物辩证法(52-53页)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83页)1、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知识理解】1.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世界充满矛盾,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正是如此,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成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2.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
3、辩证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根本观点分歧的三个方面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否认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判断】辩证法是正确的科学的提示:不准确。1)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
4、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的科学的是不准确的。2)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辩证法,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是对的,但唯心主义是错误的。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54-57页)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表现:(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内部联系)(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说,可分为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人为事物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3、启示:A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三).联系的多样性(有条件的)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6、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4、启示:A总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具体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知识理解
7、】1.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1)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2)联系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4)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2.全面把握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联系的含义,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看到事物外部、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根据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既要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
8、看到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横向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距的历史联系。3)根据联系的客观性,我们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又要看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