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72780
大小:8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周而不比》课课练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周而不比》课课练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道导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意思句子类型意思⑴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合群⑷躬自厚而薄责于人F厚责⑵矜而不争,群而不党A结党⑸则远怨矣F远离⑶友直,友谅,友多闻I见识⑹毋自辱也G使受辱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小人比而不周不团结
2、不周到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厌恶人坏人⑵唯仁者能好人喜爱人好的人⑷视其所以所做的因此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人焉廋哉疑宾前⑷何以报德?疑宾前⑵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状后句⑸毋自辱也否宾前⑶以德报怨,何如?疑宾前⑹事君数,斯辱矣被动句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C)A.矜(jīn)而不争人焉廋(sòu)哉B.友便辟(piánpì)唯仁者能好(hǎo)人C.友便侫(piánnìng)事君数(shuò)D.忠告而善道(dǎo)之毋(wù)自辱也1.C【A廋(sōu),B辟(bì),毋(wú)】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
3、确的一项(B)A.小人比而不周(团结)君子矜而不争(庄重自持)B.观其所由(经历)人焉廋哉(隐藏)C.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等到)友直,友谅(谅解)D.友便辟,友善柔(谄媚逢迎)友便辟,友善柔(和善温顺)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D)①人焉廋哉②毋自辱焉③朋友数,斯疏矣④观过,斯知仁矣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5.D【①疑问代词,哪里,②助词,陈述句尾表陈述语气;③④语气助词,表肯定,了】6.选出下列加点的“而”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D)A.君子周而不比B.君子矜而不争C.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4、D.忠告而善道之6.D【D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转折】六、语段阅读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5•17)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12•24)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译: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言论可取就选用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⑵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
5、,斯疏矣。译:。译:侍奉君主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羞辱;与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8.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这交友之道。答: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⑵以直报怨,以德报德;⑶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⑷适度交往,保持距离;⑸忠告善道,适可而止七、名句背诵检测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⑵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⑶视其所以,,,人焉廋哉?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⑷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⑸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⑹,则远怨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⑻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⑼事君数,斯辱矣;,。
6、朋友数,斯疏矣⑽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八、问题探究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孔子告诉我们处世的分寸。他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永无休止。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你用仁厚去面对有负你的人和事,对于行德者不公正。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
7、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2、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2)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1)中庸之道(适度适中)(2)认同。因为孔子说作罢以免自取其辱,其前提是自己在尽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