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55104
大小:370.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一、选择题1.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这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充分说明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③④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答案: A2.2011年9月2
2、5日,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商鞅死于“五牛分尸”,而非五马分尸。在商鞅变法措施中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 )A.推行县制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焚烧诗书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之死说明法律的严酷,A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是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故选B。答案: B3.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
3、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 二人变法最终导致丧命,这说明了反对势力不甘退出舞台。即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答案: C4.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解析: 最能体现生产关系特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答案: D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新的经济基础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推行二十等爵制C.实行
4、连坐法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解析: 在四个选项中,涉及经济基础变革的只有A项。答案: A6.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富国的目标C.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D.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B、C都是商鞅变法的直接作用,并非最主要的作用;D错误,作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商鞅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打击了旧贵族势力。答案: A7.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 )
5、①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地的赏赐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政府的奖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本题通过虚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景,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措施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公元前345年前后,关中地区处于秦国的控制之下。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基本政策是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因此,①②③符合史实。弃农经商,是政府严格控制的事情,不可能得到政府的奖励。答案: A8.下列哪些做法或
6、措施对秦国历史的长久发展不利( )①废井田 ②普遍推行县制 ③连坐法 ④按军功大小赐爵位、赐田宅、赐奴婢 ⑤轻罪重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深远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要抓住“对秦国历史的长久发展不利”,当没有战争时,军功从何而来?连坐法和轻罪重罚极容易引发阶级矛盾。答案: 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
7、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二评价商鞅变法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解析: 第(1)问的关键是明确司马迁的观点;第(2)问的作答要全面,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评价标准,评价商鞅变法应该看他具体实行的措施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答案: (1)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不同意。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
8、人品,更要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商鞅变法尽管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