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29960
大小:2.42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1-11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向高考·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麓书社版课标展示1基础梳理2典题示例3课堂巩固4课标展示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基础梳理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为了缓和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2.三长制(1)背景:宗主督护制有很多弊端。(2)内容:废除宗主督护制,设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3)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3.整顿吏治(1)背景:吏
2、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加深了矛盾;孝文帝对官吏的治理问题十分重视。(2)内容:制定俸禄制度,规定官吏的俸禄由国家筹集。地方官吏的任期,按照政绩的好坏决定。(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赋役负担减轻,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4.迁都洛阳(1)背景: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地处偏僻,使得北魏政府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北方少数民族柔然逐渐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威胁。洛阳地处农业生产发达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长期处于中心地位。(2)内容: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
3、3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3)影响: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背景:社会发展水平落后。(2)内容: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改行汉制。(3)影响: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典题示例(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课堂巩固(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2)与商鞅变法相
4、比较,在土地问题上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不同?简要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5.(2011·新课标·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
5、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盟旗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难看出:旗、盟是政府管理制度、部落是自发的社会组织。第(2)问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政治面貌的变化、加强政府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