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69517
大小:217.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阶段测试4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阶段测试4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xx·通辽模拟)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的贵金属,有时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前,中国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加之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外国商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而西方国家却需要中国的茶叶、瓷器等物品,因此在正常的
2、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2.(xx·泰安)“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3.(xx·徐淮宿连)“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
3、(《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民主主义的目标,这里的鞑虏指满洲贵族,与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孙中山崇拜洪秀全。4.(xx·沈阳)在某次侵华战争之后,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据此推测,这次战争应该是(
4、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八大王”,据此可知这次战争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xx·宁德)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
5、仇洋【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根据记载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仇视一切外洋事物,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这种过分的仇洋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故选D项。6.(xx·临沂)《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向中国倾销鸦片,扭转贸易逆差B.向中国输出资本,开矿设厂C.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D.把中国变成英国附属殖民地【答案】 C【解析】 条约中的主要内容是开放通商口岸,这体现了英国向中国
6、商品输出的时代侵略要求。7.(xx·南昌一模)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答案】 D【解析】 由“19世纪中叶”可知,“万分火急”的“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使清政府手忙脚乱,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要求“修约”,扩大市场,D项正确。A项开始于鸦片战争,B、C两项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8.(xx·
7、东莞)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 A【解析】 “爱国主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斗争目标,各项都符合;“回到中世纪(在西欧,把封建时代称为中世纪)”指这场运动的斗争方式落后,又回到了封建时代,这只能是义和团运动。9.(xx·临沂)某老师在教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提出一个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选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