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

ID:45154462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III)1.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纽带B.家国一体C.等级森严D.地方分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周天子在政治上是天下共主,在血缘关系上也是大宗。天下共主代表“国”,血缘大宗代表“家”,周天子一人具有两种身份,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血缘纽带只涉及血缘关系,并未涉及政治上的共主;C选项错误,材料

2、并未涉及政治方面等级严格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地方分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泰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修筑长城B.焚书坑儒C.实行三公九卿制度D.推行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修筑长城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不是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故排除C项;根据

3、“复立国,是树兵也”可知秦始皇是为了避免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攻战而废除了分封制,以“求其宁息”,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点睛】随着血缘关系的淡薄和中央控制力的下降,分封制最终导致了地方诸侯割据和彼此之间的攻战。秦始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而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效避免了地方割据和相互攻占。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C.进一步加强了

4、中央集权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规定是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弱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故排除A项;推恩令与是否巩固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无关,故排除B项;推恩令将地方封国进行拆分,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故排除D项。【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

5、再趁机削弱其势力。4.有史学家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是指A.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B.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彻底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D.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地方管理无关,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故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的独尊地位,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独尊,又将相权一分为三,使

6、各省长官能各司其职,故选C项;三省六部制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故排除D项。5.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枢密副使C.知府D.通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转运使、知府和通判都是宋代的地方官员,不可能“位同宰相”,故排除A、C、D项;枢密使掌管军权,分割了宰相权力,管理军国要政,所以包拯“位同宰相”的职务应该是枢密副使,故选B项。6.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

7、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D.“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答案】B【解析】【详解】“立嫡以长不以贤”指的是宗法制,与科举制无关,故排除A项;“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描述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项;“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指的是察举制,“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指的是九品中正制,故排除C、D项。7.《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

8、:(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C.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D.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答案】C【解析】【详解】“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没有体现“无诸侯之权”,故排除A项;元行省“权力不大”的说法与“有诸侯之镇”不符,故排除B项;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