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

ID:45154424

大小:7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I)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与宗法制。根据“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可知体现了分封制与宗

2、法制的紧密结合。A、B项都只是反映了宗法制或者是分封制,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故排除;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未在题意中体现,故排除D项。故选C。【点睛】以偏概全是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问题陷阱,选项本身往往正确,但没有能够全面涵盖题意,从而造成误导导致选择错误。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大宗与小宗相对立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宗法制。根据题意可知描述的是宗法制。自

3、下而上举荐制反映的是选官制度,故排除B项;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但不是相对立的,故排除C项;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是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排除D项。宗法制之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点睛】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3.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十”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大,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古代中国A.商品设计理念

4、先进B.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C.礼乐文明制度下移D.维护封建尊卑等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从锁的设计来区分不同等级的人群,因此D项正确;当时的商品设计理念并不是先进,A错误。B项的官营手工业无法从材料得出;礼乐制度下移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4.周公完成东征后,开始营建洛邑。洛邑分为两部分:水东岸为成周(洛阳市东),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当时,周公的这一举措A.为西周的东迁做好准备B.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C.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使洛邑成为重要的封国【答案】B【解析】【详解

5、】周公东征后,营建洛邑,监督殷“顽民”,并派驻军队,这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故B正确;周平王东迁洛邑发生于西周灭亡后,排除A;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并非监督殷“顽民”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洛邑属于王畿,而非封国,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B.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C

6、.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强调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由此分析可知该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B是宗法制核心,排除;C发生在秦朝,排除;D是分封制作用,排除;A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故选A。6.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峄山石刻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秦朝“兵不复起”的原因是A.实行分封制B.创立皇帝制度C.推行郡县制D.采用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详解】“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说明分封制的缺陷,“壹

7、家天下,兵不复起”,强调推行郡县制后“兵不复起”,故C项正确,排除A项;创立皇帝制度不是“兵不复起”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推行于汉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7.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C.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趋势D.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由“朕

8、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知,这是要确立起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地位,故D项正确;秦朝之后的皇帝依然保留了谥号制度,故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制度,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排除;秦朝废除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