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

《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

ID:45115793

大小:1.44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10

《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孔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孔子孔子: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社会极为混乱的时代。旧的秩序已经被破坏,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周代的礼仪制度被破坏已尽。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恢复周礼,建立一个以周朝礼治为模式的社会制度。1、仁 (1)政治角度《特点之一》“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其特点一:是突出从政治上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治、巩固礼所制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2、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是孔子心中的统治者的理想人格形象。也是仁的宏观含义。仁:(2)道德自觉《特点之二》“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巧言令色,鲜仁也。李泽厚:“仁”既非常高远又切实可行,既是历史责任感,有切实可行,既是理想人格又是个体行为。(3)、实现仁的方法和途径即为仁之方包括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pi),可谓仁之方也已。”从消极方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从积极的方面: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这也就是所谓“忠”。从消极的方

3、面如果我不愿他人如何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所谓“恕”。忠恕的综合是为仁之方,也是仁的本身,所以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礼礼的含义:孔子正名的标准是“礼”,即“周礼”。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这套制度,在孔子看来是最完美的。礼记:“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老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可见“周礼”,其特征确是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

4、扩展化,成为了一套习惯统治的法规。以血缘父家长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是这套法规的骨脊,分封、世袭、井田、宗法等政治体制则是它的延伸和扩展。孔子面对的社会状况是孔子谓季氏,“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宫廷乐舞,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应该是天子八佾(YI),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春秋战国时期杀父刺君的事件,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则是我们要讲的正名。3、正名: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制度典章)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正名的必要性)孔子认

5、为:只有正名才能挽救秩序的崩溃促进周礼的复兴;也只有正名才能够恰当的应用刑罚,制止邪说暴行的产生和流行。孔子想提出理想标准的“名”,来纠正不合周礼的“实”。这种用名正实的思维方法,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思想家。而且对后来的名家和墨家的逻辑学也有深远的影响,也可算是中国逻辑的端倪。4、中庸(用负的方法说)(1).中与庸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到极致),民鲜久矣。(《雍也》)(孔子没有定义,有说教。)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

6、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文质彬彬是在质与文的中庸状态,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君子境界。2.过犹不及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在孔子看来,过度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最好的状态是中道。中庸之道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思考!!!四、认识论(生而知之论)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

7、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有没有生而知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DAI听其言而观其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5、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暗行大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孔子对鬼神采取两可的态度,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