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65915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一语文暑假假期作业14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语文暑假假期作业14第5课荆轲刺秦王本文篇幅较长,但疑难字词不多,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完全可以读懂课文。因此,本学案主要抓住两点来设计:一是把字、词、句的理解列为重要学习环节,主要是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学,整理文言知识。知识整理包括以下内容:重要字音、通假释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二是围绕“刺秦”来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要抓住荆轲在这个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分析。1.掌握重点实词(深、室、穷、发、顾、兵、假、陈等)、虚词(而、以等)及其他文言知
2、识。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用辩证的观点评价人物。3课时(连案)课前活动区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2.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内容。3.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堂活动区”中的问题。4.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及本书“课堂探究”中的相关问题。课堂活动区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翦()谒()樊於期()戮没()骨髓()揕()拊心(
3、)淬火()濡缕()忤视()变徵()瞋目()厚遗()陛()慑()卒起()惶急()夏无且()提()创伤()箕踞()目眩()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3)今日往而不反者()(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燕王拜送于庭()(6)图穷而匕首见()(7)卒起不意()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将军岂有意乎()(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
4、之利匕首()(6)持千金之资币物()(7)愿大王少假借之()(8)秦王还柱而走()(9)诸郎中执兵()(10)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1)断其左股()(12)左右既前,斩荆轲()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秦王购之金千斤()(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3)而右手揕其胸()(4)终已不顾()(5)比诸侯之列()(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7)发图,图穷而匕首见()(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9)被八创()(10)拔剑,剑长,操其室()(11)今行
5、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1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13)秦王还柱而走()(14)图穷而匕首见()(1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7)以次进()(18)不敢兴兵以拒大王()(19)箕踞以骂曰()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法并解释。(1)进兵北略地()(2)函封之()(3)其人居远()(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5)前为谢曰()(6)使使以闻大王()(7)乃朝服()(8)发尽上指冠()(9)群臣怪之()(10)箕
6、踞以骂曰()(1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4)群臣侍殿上者()(5)嘉为先言于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7)见燕使者咸阳宫()(8)使毕使于前()(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7.名句及文学常识填空。(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
7、曰:“,!”复为慷慨羽声,,。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刘向(约前77—前6),原名,字,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体历史著作,长于议论和叙事,善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课堂探究1.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故事。3.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六个动词,有什么作用?4.荆轲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提出刺秦王的计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8、5.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慨献身?6.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并“以药淬之”和“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7.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他的什么性格?8.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这里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一场面描写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9.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布置作业1.选择“求取信物”“易水诀别”或“廷刺秦王”中的一个场面用现代汉语进行改写,不少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