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39191
大小:2.4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08
《HC-第二讲供给与需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供给与需求(上)北京的“堵车”问题为什么会堵车?一千个人恐怕有一千个理由,但归结起来无非就一个——“车多路少”!【车辆行进需要占用的道路面积多,而道路面积的供应少】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证奥运期间北京交通不耽误奥运会进程,不给首都形象跌份儿。比如单双号限行,降低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的出行费用,规定某些道路只能单向行驶等。归根结底,我们发现这些措施的共同目标就是——减少公路上行驶的车的数量!这样路就显得宽敞了,虽然道路的数量是没变的。综合这两个定理,我们发现:调节价格可以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达到厂
2、商和消费者的双赢效果。供给需求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卖出去的商品量。供给定理: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需求定理: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供给定理与需求定理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是物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什么是效用?人没有水不能生存!人没有宝石可以生存。宝石与水的矛盾酒鬼喝酒;集邮爱好者的最后一张邮票。例外情况边际就是最后一个。什么是边际?产品多样化;激励多元化...现实中的应用美国总统罗斯
3、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就吃了。等他吃完总统又递给他第二块三明治,记者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递给他第三块三明治,记者实在是吃不下了,就婉言谢绝了。这时罗斯福总统微笑着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的滋味儿了吧!”就是消费某物品时,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消费所增加的满足度。边际效用是消费一定量某物品所带来的所有的满足度。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定义: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4、是递减的。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从中看出,一般情况下,欲望既定,消费的物品越多,所得到的效用越大,人就越幸福。原因: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经典举例:“吃馒头”的例子。牛顿常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他在前人不断积累的经验上前进了一小步就发现了真理,虽然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但是正好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显得非常关键。古语有云“功亏一篑”,也是说明最后一步的关键作用。边际递减规律的原因宝石与水的矛盾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对激
5、励作反应。Peoplerespondtoincentives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用户购买或使用某种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假设你是公司管理者,要给员工涨工资,那么给低工资水平的人加1000元和给高工资水平的人加1000元,你认为哪个引起的激励效用大?“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回事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觉得满足。边际效用理论的应用边际效用递减vs边际效用递增边际效用递减涉及
6、的产品或服务总存在一个限度,多是比较简单的物质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没有变化,简单重复性的消费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增涉及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和性能上不断改进,在消费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以新的刺激、从而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满足程度;且针对人们的社会需要或精神生活需要,这种需要几乎是无限的。所谓吉芬商品:指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同一种消费,都是同性质消费。现实中纯粹的吉芬商品现象当然是非常稀少:在极端灾荒年份,在当时给
7、定收入条件下,会出现吉芬商品。对于极高档商品和特殊新产品,会出现吉芬现象。三、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它是经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供求定律“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思考:价格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需求>供给,价格就会上升;需求<供给,价格就会下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定义:“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是非出于本意,就对社
8、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这就是——“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思想!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