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26840
大小:93.1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07
《高二上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上语文模拟测试(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人崔护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该诗好就好在有感而发、清丽自然,昔时“人面”虽美,却未眩惑、沉溺其中;今日佳人难再得,也不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怅惘,可谓“哀而不伤”.兴起兴尽、抚今追昔之间,隐含了中国诗学中一个颇为精妙的传统——感兴.②“感”,“动人心也”;“兴”是“起情”,“有感之辞”“托事于物”.但凡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皆是“感兴”.
2、“感兴”的道理并不艰深古奥.说它精妙,是因为感兴的诗学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并不期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多么宏大、深刻的诠释,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也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引人反复咀嚼、悉心品味.就像这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惹得千载而下的读者为之怦然心动.“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所以不忍释卷,只能陪他一起怅然若失.说到底,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过于执着,未免心为物役、堕入悲苦;看得太透,则又会寡淡枯寂、了无生趣.真正的趣味,只在于洞明世态、练达人情,在痴迷其中与冷眼
3、旁观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面对这个“度”,语言虽常有力不从心的无奈,没有办法也不可能直接描述它的刻度,却可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因而,在感性的诗学、感性的作品里,题材只是题材、抓手,通常不具备“主题”的宏大意味和“思想”的完整性、一贯性,如果非得给它冠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恐怕只能用“生活”这样一个意义繁复丰饶的概念了.③就古代而言,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于近现代而言,因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激烈动荡,加之西方诗学理论、文学观念的融入,凡此种种宏大历史命题统摄下的诗学主流,莫不汲汲于国家、
4、民族、社会、历史等宏大主题的反思与重塑,其间人性、审美等超越庸常日用的抽象观念也成为权衡文学、艺术的重要尺度.感兴的诗学传统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具有“现代”品质的国家、社会和个体生活局面初具规模,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一种“生活现代性”崛起的历史形态中,感兴的诗学才重见天日,于是我们看到了“前生代”作家创作的转变,也感受到“新生代”“晚生代”创作不同以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明确呈现出一种拥抱生活、体味生活、吟咏生活的创作动向.这些作品有赞美、有质疑、有拥抱,也有反抗,但都在“我始终跑不出自己的生活”之大前提下,或是在商品的
5、包围中“灵魂再度受洗”,或是感喟“缓慢的打工生活”.④或许新世纪诗歌所根植的现代生活形态较之传统而言已然翻天覆地,但其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试图以审美的方式理解和诠释生活本身的诗学意图,却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之为“感兴的诗学”之复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感性的诗学作品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虽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B.感性的诗学作品不要求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宏大、深刻的诠释,因而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C.感兴的诗
6、学作品“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既不为物欲、堕入悲苦,又不寡淡枯寂、了无生趣,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智慧.D.感兴的诗学作品突破语言自身的拘谨,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引用崔护的一首绝妙好诗,点出了本文的论证话题——感性的诗学传统.B.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分析论证,重点阐释了感性的诗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C.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出了感性的诗学传统的发展脉络.D.文章最后结合新世纪的中国诗学现状强调了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3.根据原文内
7、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感兴的诗学在选材、主题、语言、技巧等方面均没有追求,只要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即可.B.在古代,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有人称之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近现代,它处于“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的境地.C.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这为感兴的诗学重见天日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使得诗歌创作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