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04108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7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和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
2、、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板书课题)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
3、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课文)四、学习生字新词(检查预习)1、开火车拼读、纠音。(出示生字条的生字,和田字格的生字)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3、书写生字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小声读课文,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读文后交流: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②爬山虎
4、有脚。③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六、默读、思考: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分段。七、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默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八、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1、指名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述爬山虎的叶子的吗?都写了什么时候的叶子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
5、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3、重点指导朗读第二段。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6、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7、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
6、的叶子呢?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刚长出:嫩红--→嫩绿叶子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教学第一课时,我预设为理请文章脉络,着重于探究感受叶子的美,整堂课的总体设计为充分读书,以读贯穿始终,侧重于读中品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叶子从颜色到形态的描写,体会并学习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观察的细致、用词的精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总体感觉预设与生成之间很协调。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已经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对
7、爬山虎叶子和脚的描写。检查朗读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效果较好:1.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我适时提问:“你从第一段里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爬山虎很多。”我又追问:“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学生回答:“我是从"满"和"一大片"两个词中看出来的。”这时,我及时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的时候,自然能够找对重音所在。2.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自然体会到文中的美,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自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再反复读,最后交流自己所得,说说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分析文章,深入体会意境的能力
8、。接下来反思一下此次课中的不足:1.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如果形式再多一些,学生读的兴趣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