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

ID:449637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1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2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3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4页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1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1.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有个发展的过程。最初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动过程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和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即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并不如此。许多人也认为

2、在不同的情境、任务和领域下个体的自我效能会起变化,认为特定领域、特定任务甚至特定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才对行为具有预测性,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另外一些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如Sherer(1982)认为由于不同个体过去的成败经历不同以及对成败经历的不同归因导致个体间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个体过去在各种情境中获得的成败经历会影响其对新环境的一般自我效能预期。Judge(2001,2002)认为,“概括化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应对、执行和能否成功的基本能力的评估,

3、是个体对各种情境能否有效处理的信心判断”。德国著名的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1997)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虽然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对特定行为的预测效果更好,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个体在更为广泛的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因此,本次研究使用Schwarzer(1997)的定义。数字和人名都应该用Timesnewroman1.2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因素;其二是自

4、我效能感同其他因素的关系。(1)关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现状家庭、同伴及学校、社会的文化差异对亲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国内的钱铭怡教授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极端的教育方式以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行为与子女的自我效能感相关。王才康、何智文(2002)等人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4另外,王翠萍(2004)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是:学生消极归因;习得性无助;教师的消极期望;学生目标设定不当及学习策略缺乏[6]。Schwarzer(1997

5、)等人分别以几个国家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两项跨文化研究,结果均发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的文化和性别差异。我国男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水平比较接近,但显著低于西方国家。(2)关于自我效能感通其他因素的关系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心理学家的关注,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归因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

6、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自我效能感不是独立地作用于学生学习或身心健康的某一方面,而是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同时发生作用。葛明贵等(2006)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性别效应,对男生抑郁的影响要大于对女生的影响。2关于应付方式的研究2.1应付方式的定义在应付的定义中,研究者引用最为广泛的是Lanzarus&Folkman(1984)的概念界定,即应付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加重或超过其能力资源范围的四个要点:(1)应付是

7、有目的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不断地改变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其目的旨在缓解或消除应激源引起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改变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或减少情感上的的特定内外环境的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与行为努力。此定义包含了应付痛苦和紧张;(2)应付与自主性适应行为不同,它被限制在对心理应激的应付。而那些不需要努力的自主性行为被排除在外,但应付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3)应付指个体努力去处理些什么,无论是去做或是想,都不涉及所做所想的对与错;(4)应付中处理事物并非等同于控制或掌握。由于应对研究的复杂性,应对的类别和

8、维度划分有多种,主要有二分法和四分法。我国学者肖计划(1996)根据中国人的行为习惯编制了《应付方式问卷》,用于测查个体的一般应付倾向。他将应付方式分为六种;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不同类型的应付方式。2.2应付方式的研究现状有关研究表明应付方式与自我效能感见存在一定关系。王才康(2002)通过研究认为,问题解决、退避和忍耐三种应付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和发泄、幻想和求助方式三种应付方式之间却没有相关。佟月华(2004)通过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