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

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

ID:27819639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1页
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2页
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3页
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4页
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大学生应付方式、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1.1应对方式的概述1.1.1应对方式的界定应对(coping),又名应付,是由“cope”演变而来的,原意为有能力或成功对付环境挑战、处理问题。在心理学上,对应对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观点认为应对是一种适应过程,如Compas等认为应对是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和情境时,调节情绪、认知和行为的有意识的意志努力,而这些调节过程又依存于个体的生理、认知、社会和情绪的发展,并受它们的限制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对是一种有R的的行为。如Fi-ydenberg和Lewis认为,应对是个体对特别担忧反应的一系列认知性和情感性的行

2、为,是个体恢复平衡或消除混乱的一种尝试⑵。有学者总结了以上两种取向后,将对应对的本质归纳为: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自我调节努力,包括认知的、情绪的和动机性的行为反应。而应对方式则是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为减轻压力所采取的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努力的策略和方法[叽Hi自我报告法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关键事件分析法、口记记录法和生态瞬时评估法等。这些方法中各有优缺点,但迄今为止,问卷法仍是评估应对方式最便利、最广泛的工具⑷。FI前,应对方式的问卷有很多,例如,施承孙的应对方式量表、梁宝勇编制的应对方式评定量表WCRS和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⑷。木文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

3、对方式问卷,该量表分为6个因子:退避(指逃避问题)、幻想(指用想像中的美好來安慰自己)、自责(指责备自己,认为是自己的错)、求助(指请别人來帮助自己)、合理化(指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理由,以便减轻自己的痛苦)、解决问题(指积极着手解决遇到的问题)。上述6个因子对应了6种常用的应对方式,其中前3个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求助”、“解决问题”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合理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1.1.3应对方式的以往研究在应对的影响因素上,侯晓晖、岑国桢总结了两个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后表述,应对与年龄有关,与面对不同应激源有关,也与年龄增长心理发展成熟有关;梁军林、刘珍

4、妮、全东明对高屮生的研究发现,面临压力,男大学生更多用否认、推诿等消极应对方式,女大学牛则寻求情感支持的应对方式,这与性别刻板印象的论述大体一致,即应激时男性常要么勇敢面对、要么否认应激存在,女性则有更多的情绪反应、并向亲友倾诉和咨询;人格方面会因为人格测量工具的不同导致结果不同,使用EPQ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A型人格量表等研究发现,无论是人格的特质还是类型均与应对有关,只是两者关系之性质及程度尚待探究;应对方式的合理与否和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关系,蒋少艾等研究表明,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及理由化等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⑸。在和学习倦怠

5、的关系研究上,Lewis等认为,对高度应激的持续感知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导致学习倦怠发牛的原因;此外,多数研究基本支持这一结论:积极的应对策略与低水平的倦怠感相联系,消极的应对策略与高的倦怠水平相联系®。1.2成就动机的概述1.2.1成就动机的发展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Mmry提出的,他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20屮不同的类别,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他对成就需要的定义是:“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⑺。”他还制定了评定需耍状态的工具,即主观统觉测验(TAT)。Z后,希尔斯提出了“成功与失败的需求”,奥尔伯特提出自我参与,勒温进行了志向水平的研究等等。但因为缺乏科学

6、的测量手段,成就动机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⑻。直至1948年,McClelland比较系统地开展成就动机的研究,并和Atkinson于1953年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就动机的研究才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了⑼。1950年到1965年是成就动机研究的黄金时期,该时期主要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开展工作的。一个层次是宏观的、由上而下的研究,即在社会文化影响下的研究,代表人物是McClelland;另一个层次是微观的、注重成就动机的实质、动机的发生和发展、成就行为的认知和归因等问题的研究,代表人物是Atkinson⑻。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研究结果的信度不高、结论不太可靠,成就动机的研究一度低

7、落。后来经过一些杰出的心理学者的努力,工作重新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韦纳提出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霍纳提出了“避免成功”的概念等I⑼。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Dweck,Nicholls等人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将成就目标概念引进成就动机理论,80年代中期,Dweck等人在社会认知领域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以往成就动机的研究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9⑴。20世纪90年代,Wigfield等人将Atkinson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⑼。1.2.2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