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ID:449635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3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社会工作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2003年1月,复旦大学244名学生重新选专业转到新系,首开中国高校转专业之门。2003年4月厦门大学正式公开学生转专业的实施方法,对学生申请转专业的时间、条件和实施程序等,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其他很多高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学生转专业进行引导和规范,很多高校都逐步放宽了对转专业的条件限制,如华东理工大学改变以往只有优秀学生才能转专业的规定,不再只强调分数高低,而更加重视学习能力的强弱。在高校首开转专业之风的复旦大学于2004年4月实现了转专业政策的二大突破:一是将各院系转入名额由10%扩大为15%;一是将

2、转专业的对象从大一新生放宽到大一和大一学生;再就是彻底取消了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门槛,本着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将判断学生是否具有专业发展潜能的权利交给各接受院系,由各院系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察申请者。从众多高校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转专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全国高校的总体情况看,目前大学生转专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学校和人数逐渐增多。允许学生转专业的学校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很多重点大学都追随复旦大学,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推行转专业政策。而这项工作起步较早的学校,则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在大部分高

3、校中,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很多高校在报名时候,出现“火爆”场面。第一,转专业逐步走向制度化。各高校都出台了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政策,大学生转专业开始由试点步入规范运作阶段,很多高校对转专业涉及的各个程序和部门的工作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使得学生转专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大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理性化。很多学生转专业并不是为了进入所谓的书门专业就读。他们在选择的时候所关注的有很多,除了自身动机的驱动以外,还要考虑诸如转到其他专业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等因素。转专业现象的出现要求我们很好地把握其中的驱动因素。尽管对于大学生转专业这一现象,还有争议和分歧,但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

4、积极地推行转专业政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地制定转专业政策,规范的运行并使之制度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积极意义是大于消极影响的。3首先,推行大学生转专业政策是正确处理高校与社会关系的要求,有利于高等教育职能的更好发挥。根据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要受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制约,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需要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也需要高校提供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科技成果和各种形式的服务。暂且不提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它的出现至少是社会需要在高等学校学科和专

5、业设置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选择热门专业也就是对高等教育社会职能的重视。通过实施转专业政策,合理地调整各院系的学生数量,是对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转专业能调动高校内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也可以促使教育管理的改进,进而促进教育管理人员潜能的发挥。其次,推行大学生转专业政策是正确处理高校与学生关系的需要,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以后,学生的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权利的范围很广,其内容主要包括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申诉权等,其中的选择权“就是指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自由选择选修课程;选择授课教师及学

6、习模式;选择自己的学业进程等。允许学生选择专业,才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第三,推行大学生转专业政策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要,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更新而不断地变革。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转专业要求的出现,说明原来的专业结构或课程与教学等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第四,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使大学生转专业政策的实施成为可能。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

7、被束缚得过于严重,很多方面都被主管部门控制,自身改革的空间很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才有可能推行适合本校情况、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另外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管理素质等的提高也是科学合理地保障转专业政策顺利实施的主体性条件。3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出现在高校,加上最近几年的推行步伐比较大,在转专业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的选择是否会冲击当前的高校专业结构,造成冷热不均的现象;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