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56908
大小: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6
《教育论文: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教育论文: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 摘要文章介绍了当前教育论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从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投入机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 关键词:三农职业教育服务。 一、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 1、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非常薄弱,且发展严重滞后。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
2、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这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我省平均每千名农村劳动力仅拥有2.3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与实现跨越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2、有些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投入方向主要还在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有些地
3、方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办学经费、教学实训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字开头的学校与专业。 3、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需求脱节。 前些年,一些学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定位,不在服务本地支柱、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而是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量设置同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脱节的“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专业。在围绕新农村建设需求方面,对农民短期技能培训方面为零,这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优势的发挥和发展。 4、涉农专业师资缺乏,水平偏低。 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有的教师不能适
4、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据有关资统计,2008年,农林类中职学校专任教师1.7万人,生师比约38:1,和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16:1标准相比差距巨大。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不适应。且学校待遇较低,优质师资也留不住。 5、就业理念的偏差导致涉农专业及学校招生处于困境。 广大农民子女接受中职教育既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出路好,工资高,也期盼能有机会深造。但近几年企业用工紧缺,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且政府监察不力,上不上职业学校都一样进企业工作,待遇也没什么悬殊,农民感到提前打工更实惠,造成了学生初中毕业后不愿上中职或在初中学校时就流入企业和社会。本文档系
5、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城市化、工业化推进的需求与导向,工业农业生产投入与收入的反差,农民及其子女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及农业教育,尽管国家出台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全免,但仍摆脱不了招生上的困境。 同时,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尚不通畅,对口升学大专居多,本科招生基本为零,多不能满足家长和中职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生源质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管理难度大,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质量偏,深造机会少。来上职中的大部分是被初中淘汰的学生和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们综合素质极差,日常管理难度大、理论课听不懂、实
6、训动手机会又少,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 6、涉农企业较少,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空间更小大型企业因专业不对口一般不招收涉农专业的学生,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又缺乏,有的企业因条件差、待遇低学生又不愿去,造成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涉农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因政府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部分毕业生弃农从工或从商。 二、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 1、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不同的职业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效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7、需要,地方政府应鼓励创建涉农学校或支持一些职业学校开设涉农专业。涉农学校与专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即职业教育必须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必须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杜绝学校专业设置单一地“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 (1)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