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

ID:44953081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6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_第1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_第2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_第3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_第4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第1卷答案填入答题表中,第Ⅱ卷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决定意识B.一个人的

2、知识构成影响着他对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一切从实际出发3.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在于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B.物质看得见,摸得着的,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C.物质是具体的,意识是抽象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辩证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5.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A.它彻底否定和抛弃了一切旧哲学B.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它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起来了D.它把唯物论和辩证

3、法有机结合起来6.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这是因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能够认识的B.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变化的D.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不变的7.下列观点和做法符合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有①乌鸦叫丧,喜鹊叫喜②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③竭泽而鱼,杀鸡取卵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⑦生物的同化和异化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A.①②③④⑧B.②⑤⑦⑧C.②③④⑤⑧D.②④⑤⑦⑧8.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国民经济

4、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改善西部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西部地区的发展,能产生全国效益。这一事实说明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和创造新的客观联系②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有时——种原因会带来多种结果⑧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④整体和部分有着严格的界限⑤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9.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

5、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A.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B.局部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局部C.要顾全大局,局部要服从全局D.只有把局部放到整体中去认识,才能正确地认识局部的性质10.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11.发展的实质是A.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的变化C.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客观规

6、律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则、规定、法律条文的关系是A.都具有客观性,都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客观规律是制定规则、规定、法律条文的依据C.客观规律、规则是第一性的,规定和法律条文是第二性的D.它们都是可以发现、制定和利用的13.有——组题为“可持续发展”的四幅漫画,分别道出了某开发区的变化经历:狩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艺术和沙漠公园。这组漫画告诉人们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五条件的C.违背客观规律就必然遭到惩罚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4.“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7、。”此诗的错误之处在于A.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B.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15.钱钟书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说明①内部矛盾是——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主要依据②矛盾具有普遍性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④事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外部具有不同的特征A.①②B.②⑧C。③④D.①⑧16.“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8、”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A.国有经济减少一些并不影响它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B.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C.主要矛盾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7,量变和质变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