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48103
大小:5.87 MB
页数:222页
时间:2019-11-05
《水和废水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第五节物理性质的检验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第八节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第九节底质监测第十节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第三章水和废水的监测1一、水质监测对象与目的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监测。环境水体监测是指对地表水(江、河、湖、水库、海水)和地下水进行的水质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水污染监测系指对水污染源(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及各种废水)进行的水质监测。第一节概述2监测目的:1对进入江河湖库海洋等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
2、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3二、水质监测项目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依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类型不同而异。通常选择环境标准中要求控制的危害大、影响范围广、
3、并已建立可靠分析测定方法的项目。江河、湖泊、渠道、水库监测项目海水监测项目(一)地表水监测项目具体见教材P54-56表3-1和表3-2常规检测项目非常规检测项目(二)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三)废(污)水监测项目4三、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选择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原则:①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 ②方法成熟,准确度高; ③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④抗干扰能力好。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1)A类:国家标准分析方法(GB),比较经典,准确度较高,为环境监测基准方法,也是我国环境污染纠纷法定仲裁方法(2)B类:统一分析方法,又称通用法
4、,经研究和多个单位的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是成熟的方法,可在使用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为上升为国家标准方法奠定基础。(3)C类:等效方法(试行法),国内少数单位研究和使用过,或直接从发达国家引入,多采用新技术,但需经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与前两类方法在灵敏度、准确度方面具有可比性。5(二)监测分析方法分类1、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1)原子吸收法:(2)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和红外分光光度法。(3)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已用于水及底质、生物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4)电化学法:冷原子吸收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
5、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库伦分析法6(5)离子色谱法:将分离和测定结合于一体的分析技术,一次进样可连续测定多种离子。(6)其他方法:化学法;原子荧光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ICP—MS);72、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1)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该方法把具有高分离效率的色谱仪与具有准确鉴定和定量测定能力的质谱仪结合于一体,可以对复杂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其他方法:有机污染物类别测定、耗氧有机物测定等,分光光度法、化学法等。8
6、常用水质监测方法9各类分析方法在水质监测中所占比重10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监测方案制订构思:明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实施的进度计划。本节内容: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二、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11(一)基础资料收集(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12(一)基础资
7、料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宽、河深、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等。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3.水体沿岸水资源现状及用途。如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水环境研究成果等。13(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1)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2)
8、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断面,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3)断面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控制,选择优化方案,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