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16229
大小:6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04
《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我国的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人们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出现了多样化的新情况。同时,随着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一系列的新情况、新变化,给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因此,我们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新时期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切实改进方式方法,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现对如何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工作谈几点想法。
2、一、教育引导与示范引带相结合,增强感染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单靠传统的灌输与说教已难于触动他们的思想。同时,群众最重实际,“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至今仍是很多人奉守的信条。因此,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必须采取教育引导与示范引带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增强感染力。无论是理想信念、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知识教育,还是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都必须在灌输的同时进行示范引导。一方面,要切实改进方式方法,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宜说则说,宜唱则唱,宜观则观,做到深入浅出,不拘形式;另一方面,要重视典型示范,通过培育和选树典型并广泛宣传,用群众身边事去现身说法,
3、让乡村干部和党员去引领群众,促使人们接受新事物、破除旧观念。城阳区南万村原来贫穷落后,但由于树立了“扶贫状元”的典型,引得当地农民纷纷仿效,学科技、创品牌、闯市场,使该村经济发展名列街道各村前列。 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感召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与我们同频共振,取得进入群众心坎的“门票”,才能增强教育引导的感召力。同时,群众的很多思想问题,往往是实际问题引发的,解决了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求知”、、求富”、“求安”。因此,我们要重点从“治愚”、“治穷”、“治乱
4、”三个方面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大力传播科技文化“治愚”。很多农民群众由于缺乏科技文化知识,只能固守传统的耕种方式,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束手无策,采取开办科技夜校等方式,在乡村大力传播科技知识,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是促进农民转变观念的良方。二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治穷”。要通过给信息、给技术、给资金,搞服务,调结构,把思想教育融化到促进经济发展中去,千道理、万道理,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三是要维护稳定“治乱”。要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黄、赌、毒”和各种恶化经济环境的不法行为,加强矛盾调解,营造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解放干部思想与解放群众思
5、想相结合,增强战斗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乡村干部是教育引导群众的主力军。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当前的乡村干部中,确有大批思想解放者,他们观念新、懂经济、会管理,造福了一方群众,但又确实还存在不少思想不够解放者。有的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有的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有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个寓言说的是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狮子被一只狮子领导的一群羊打败,可见领导者的作用之关键。因此,要切实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让乡村干部走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队伍前列,成为群众更新观念的引路灯。关于加强对群众思想教育的思考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随着国家一系
6、列惠农政策的落实,“种田有补贴、农机有补助、上学不花钱、就医不算难、走路不沾泥、老了有农保”,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仓禀实不知礼节、衣食足不知荣辱”的现象不难发现。有的“吃水忘了挖井人”,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缺少感恩之心;有的“端着碗边吃肉边骂娘”,没有感恩之情;有的“爱子不孝老”,溺爱子女、虐待老人;有的热衷于抹牌赌博,不走正道;有的信奉封建迷信,不讲科学;有的道德观念缺失,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蜕化,我行我素;还有的法律意识淡薄,只要公民权利不尽公民义务,把
7、自己置身于国家法律之外等等。 上述不正常现象,虽然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和出现在极少数地方,但对社会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不可低估,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把加强对群众思想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促进县域经济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新变化、新环境、新生活对群众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在群众思想教育问题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