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

ID:44898040

大小:19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01

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_第1页
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_第2页
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_第3页
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_第4页
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的设计一、主要仪器设备: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示波器、万用表二、设计要求1设计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随动系统原理结构图如图5-1所示。要求在大惯性轮为负载时,其性能指标为: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σ%≤20%Ts≤60ms2、调节器部分元器件参数(1)测量电位器:·高精度长寿命塑料电位器WDD65S-2;·阻值1KΩ,功率2W,电气角度340°;·机械转动角度360°无止挡;·线性度0.5%;(2)直流力矩电机(型号SYL-1.5)·转子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兆欧;·转子绕组经受耐压500伏/1分

2、钟;·静摩擦力矩(组装式)≤0.0294N.m;·空载启动电流0.18安;·转子直流电阻(20°C)27欧姆±10%;·连续堵转力矩0.147N.m-5%;·连续堵转电流≤0.9安;·连续堵转电压约20伏;·空载转速约800转/分;(3)测速电机(型号:70CDY-1)·灵敏度1伏/弧度/秒;·波纹电压1%(20转/分时波动峰值对平均值);·每转波纹频率33周/转;·线性度1%;·最大运行速度400转/分;·直流电阻230欧姆(20°C);·静摩擦力矩300g.cm。三、数据测试及记录原系统各环节各参数测量记录1、给定电

3、位器传递系数Kp的测量将给定电位器从零度角旋转一定的小角度Q,并用万用表测量记录下此时电位器的电压U1;在角度Q的基础上,再使电位器旋转角度Q,并用万用表记录下此时的电位器电压U2;依次增加电位器的角度,记录当时的电位器电压Up,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旋转角度Q0π/18π/9π/62π/95π/18π/37π/184π/9π/2-π/18-π/9电位器电压Up(V)0.010.731.412.102.803.494.204.915.576.28-0.68-1.40△Up0.720.680.690.700.690.710.7

4、10.660.710.680.72表中△Up=Up(n+1)-Up(n)其平均值为△Up—=1/11(0.72+0.62+0.69+0.70+0.69+0.71+0.71+0.66+0.71+0.68+0.72)=0.70而电位器传递系数Kp=△Up/△Q=0.70×18÷3.14=42、功率放大器特性测试使用30欧姆的电阻作为假负载,使输入信号为幅值不变的正弦波,并逐渐提高频率,记录下不同频率下功率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幅值(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记录数据如下表:输入信号电压峰峰值为Vin=6.56v(保持不变)时间(ms

5、)8.677.676.676.576.476.376.276.176.07电压(V)9.528.407.607.507.447.367.207.127.04功放级的传递系数为Ke=Vout(低频段)/Vin=9.52/6.56=1.453、执行电机和测速电机各参数测试采用过度过程法测电机参数,测试时应将反馈电位器脱开,测速电机则联在一起测试:(1)执行电机和测速电机死区电压测试:将稳压电源置于最小档,和上开关K后,慢慢增大电压到电机刚刚开始转动,读下此时的电压值U1,将电机起始位置放在几个不同的角度,重复实验;将输入电压

6、反极性重复以上步骤,就可以得到两个方向死区电压的平均值和最大值,记录数据如下表:起始位置0π/6π/3π/2顺转电压(V)1.401.451.441.39平均值最大值逆转电压(V)1.451.501.441.491.451.50(2)电动机时间常数的测定在带大惯性轮的情况下,在稳压电源启动并稳定后,利用开关K作为阶跃输入,在DF4211示波器上观察得到的指数曲线,如下图:即可读出过渡时间Ts=3Tm,记录得数据如下表:带大惯性轮输入电压(V)235过渡时间(ms)105120136平均值(ms)120根据公式Tm=1/3

7、Ts有Tm=40ms=0.04s(1)电动机传递系数Km的测定:直接利用直流测速发电机测量转速,而该测速发电机的传递系数为Kt=1,所以电动机的传递系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Km=Ut/Kt/Ua=Ut/Ua实验测得的数据得下表:Ut(V)54.912.255.56Ua(V)26.36.483.10Km2.101.901.79Km的平均值1.932、将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其原理结构图如下图:图1由以上实验数据有,图中Kp=4,K1,K2都可以有自己设计,此时我们取K1=K2=1,而Ke=1.4

8、5,Km=1.93,Tm=0.04,即可得以上的系统为如下图:图2即可有原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11.194/(0.04S2+S+2.7985)将此系统在MATLAB6.5软件上仿真可得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波形图3观察此波形可得出其超调量σ%=3%,过渡时间Ts=500ms,其传递函数的伯德图如下:图4在这设计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